6月24日,一名女子在网络吐槽她的孩子因感冒到上海一家连锁药店买药被对方配了824.8元的感冒药,质疑药店过量开药。25日,涉事药店称,目前总部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正在与当事人进行沟通。(6月26日极目新闻)
患者只是普通的感冒,症状是咳嗽,有点痰,结果却被药店开了14盒、共计800多元的各种药品。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大多数都站在了患者一方,认为药店开的药确实有点多了。毕竟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常识,普通的感冒发烧,即便去医院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再开点药,一般两三百块钱也够了。
同时很多网友也借助此事,吐槽现在一些药店的不当做法。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去药店买药,你要一种药,对方会推荐三四种甚至更多药给你,而且有便宜的药不推荐,专门推荐最贵的给你。一些药店更是耍尽小聪明,比如把便宜的药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而把贵的药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等等。
可以说,类似的现象,在很多药店普遍存在,但不能因为普遍存在,就觉得这是正常的。即便药店经营者在商言商,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度。而从上述新闻中药店卖给患者的药品来看,显然就超过了一个合理的度。一个普通的感冒,在没经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开了14种药品,搁谁都难以接受。
当然了,求医问药,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情,我们不能仅凭生活常识,或以往的就医经验去判断。所以,此事最终还是需要专业人士介入进行判断才行。日前,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合庆市场监督管理所表示,已经从网络上关注到此事,具体情况还在核实当中。
站在药店的角度,虽然多卖药可以多挣钱,但是如果卖给患者的药品,超过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说明显存在“疾病小,药方大”的问题,那么势必引起患者的反感,损害药店的形象和信誉,不利于药店的长远发展,毕竟药店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患者完全可以选择用脚投票。所以,药店不能光是从眼前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还要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行。
苑广阔/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