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
理性平和看待高考成绩
  日前,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尽管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宣传“高考状元”,也不允许宣传高考成绩,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然而一些学校置若罔闻,挖空心思,变着花样以“教育故事”“自媒体”“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多种形式肆意宣传炒作,一些自媒体更是推波助澜,鱼龙混杂、混淆视听者大有人在,把老百姓弄得晕头转向,完全置有关部门的严肃处理于不顾。
  由来只有高分笑,有谁听见低分哭?从学校角度来说,学生考得好,固然值得高兴,也值得庆贺。但当热烈庆祝、大肆渲染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与“万千宠爱在一身”的“高考状元”相比,数量庞大的中低分数段考生可能面临更迫切的现实困难、更少的选择机会以及更焦虑的心态,也更需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心帮助,纾解他们的不安,让他们找到人生的出路。我们恭贺高分学生的同时,更要安慰和鼓励考得不理想的学生。
  恶性宣传伤害了教育。高考宣传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推波助澜,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不断滋长,进而对教育造成实质性伤害,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考试化”……如此下去,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内卷”“内耗”不断加剧,教育怎么能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恶性宣传伤害了孩子。一些商家对高考成绩进行炒作,搞的是“高考搭台、经济唱戏”,背后关注的不是育人,而是利益。一些学校炒作“高考成绩”,反映的仍然是“唯分数”的扭曲教育质量观和教育政绩观。在这种扭曲的教育观下,一些学校对学生分数的关注取代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对部分学生的关注取代了对全体考生的关注。不正确教育理念的层层传导,抬高了家长对分数的焦虑和对孩子成长培养的功利化,让孩子和家长都苦不堪言,让一些孩子没有了快乐童年,没有了花季雨季,早早失去了求知的快乐,学习完全成为他们的负担,
  恶性宣传也伤害了社会。炒作高考高分之所以有市场,背后还是功利在作祟。把分数视作学生成长的全部,视作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实际上,高考无法一考定终身,成绩仅仅代表一次重要考试的表现,影响的只是当下进入什么样的学校学习,而无法完全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始终保持学习进取的姿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才能持续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高考只是一次选拔考试,走入社会还是要靠解决问题的“硬实力”。让高考回归高考,还教育以安静。正确面对高考成绩,是一个社会日益健康成熟的标志。教育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育人观,进一步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高考改革,告别“唯分数”的片面应试评价取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孩子只问攀登不问高的奋斗意志,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教育真正远离喧嚣、回归安宁。□石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