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乡村振兴“宿”造未来
 
  肥西县铭传乡聚星粮驿1953园区。

  近年来,肥西县将民宿产业作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民宿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民宿集群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推出紫蓬山十大主题民宿,致力于把民宿产业打造成富民强村的幸福产业,为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政策护航 优化民宿发展大环境
  走进肥西风之谷自然农场,竹篱笆围成的小花园内,绣球、蔷薇开得正艳,不远处的滑梯、秋千、萌宠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作为紫蓬山区域的首家民宿,风之谷自然农场的诞生源于民宿负责人袁蒙莉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更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
  近年来,肥西县不断加强民宿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肥西县促进旅游民宿健康发展实施意见(试行)》《2023年度乡村旅游民宿考核办法(试行)》等多项政策法规,成立肥西县旅游民宿业健康发展领导小组,打通民宿建设、办证、经营一整套服务流程,为民宿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还针对民宿等级创建、入住率、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资金奖补;发布了高质量发展政策民宿条款,促进民宿行业自律和规划经营;成立安徽省首家民宿人才培训学校——紫蓬山民宿管家职业培训学校,为民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宿周边乡村面貌发生蝶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袁蒙莉激动地说:“村子美了,人气旺了,我们民宿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第一年营业额便达90万元。”
  特色引航 培育乡村民宿新样板
  肥西县将特色发展作为民宿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做好特色引领、内涵提升、品牌培育三大文章,着力打响“紫蓬山民宿”品牌。
  斑驳的红墙黛瓦、素雅的现代设计、厚重的年代印记……步入铭传乡聚星粮驿1953园区,历史与现代在此重合碰撞,传统与新潮交相辉映。利用老粮站改造而成的民宿,既清新典雅,又现代感十足,成为无数游客的“诗和远方”。园区负责人吴学超介绍,该园区是集三联书店、鹿鸣剧场、星空营地、种子博物馆等诸多业态于一体的民宿宿集,通过艺术、文化、社会、经济多元素自然融合,于青山绿水之间唤醒粮站的朝气。“我们不仅要让游客宿‘山’、宿‘水’,更能够宿‘文化’。”
  聚星粮驿1953是“紫蓬山民宿”特色化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肥西县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营造出“慢生活”“天人合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等独特生活意境,打造了一批品质高端、互动性强、消费吸引力足的民宿旅游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特色化、多元化、差异化的住宿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县证照齐全且已运营的旅游民宿达12家,在建民宿项目5个。
   宣传助航 绘就乡村振兴好前景
  近年来,肥西县不断强化民宿宣传推广,拓展对外宣传形式,积极做好民宿标准化宣传工作,设计打造“紫蓬山民宿”品牌logo,推出民宿游记攻略手册、民宿手绘地图,建立“紫蓬山民宿”统一标识系统,推动民宿业迈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快车道”。
  “建议来肥西的朋友一定要使用我们打造的‘紫蓬山民宿’小程序,上面可以订民宿、寻美食、查停车场,非常方便。”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小程序汇集肥西全县旅游民宿,打造统一线上预订渠道,还可为游客提供各类智慧旅游服务,有效带动当地民宿、农家乐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据统计,紫蓬山民宿经营发展已累计带动周边超过1300人就业。
  “乡村民宿大有可为,前景可期。”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民宿宣传推介力度和政策奖补力度,常态化实施民宿考核办法,量化考评民宿运营服务水平,实现民宿规范化经营、高质量发展;加强民宿行业区域联合和交流,共商营销话题,共建客源渠道,实现营销联动、业态互补、客源共享。同时,进一步加强民宿产品开发,积极探索“民宿+会务”“民宿+疗养”“民宿+总部经济”“民宿+研学”等多种功能业态,推动民宿多元化发展。
  薛焮予祁朝辉孙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