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上好友体验围炉冰茶,享受精致的露营、潇洒的旅行,回归温暖的居家环境……近年来,大众消费逐渐呈现出更加在意自我、关注内心世界的特征,氛围感、情绪价值和内心舒适度日渐成为消费体验中的重要指标。
今年以来,氛围怡情成为撬动消费增长的一个新支点。消费者不断追求沉浸立体的氛围感,商家大胆创新搭建各种情境空间,供给侧与需求侧合力推动之下,“氛围感经济”正不断解锁出各种新的消费场景。
追求氛围感成消费新趋势
去年冬天,围炉煮茶一经推出,便成为茶饮消费市场的新宠。如今,盛夏已至,围炉“冰”茶代替“煮”茶登场。清幽的环境、爽口的茶水,围炉冰茶于干冰带来的雾气缭绕间,给消费者带来一抹夏日清凉,对抗似火骄阳。
“店里从6月中旬开始,将围炉煮茶迭代为围炉冰茶,套餐中茶饮有冷泡茶和酒酿奶茶,以及配套的甜点、水果、坚果,并且还会赠送一把手工团扇。”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大内·宫保咖啡负责人程雅琴介绍,围炉冰茶套餐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成店内主推的产品。在干冰营造的氛围感中拍照,几乎成了每位客人的固定动作。而后,人们慢慢品茗畅聊,享受惬意夏日。
有研报显示,2023年,氛围怡情将是一大消费趋势,提升产品氛围力,创造出新氛围空间,成为产品升级和开辟新赛道的切入点。
沉浸式需求催生新形态
“大自然是有治愈功能的。”最近,在成都工作的陈女士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的大邑县白石河谷尝试了徒步,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经朋友推荐通过公众号参加的活动,组织方负责包车、安排路线、购买保险,还提供零食,在现场煮了咖啡,而她只需支付158元的费用。“这钱花得值。”陈女士说,自己已经始计划下一次徒步。
不仅在户外,越来越多的人也在追寻更具氛围感的居家环境,营造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电商平台上,氛围灯、香薰、音箱等“氛围感好物”销售热度快速上升。
“如果能够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求氛围感的消费就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氛围感消费当属体验消费的范畴,其火热折射出我国消费层次由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体验消费升级发展的态势。
氛围感消费激发经济新活力
从露营徒步到围炉冰茶,从在自然中探寻内心到追求舒适居家环境,氛围感消费背后是人们对情绪价值的关注。情绪价值促成的感性消费决策及其所引发的相关消费行为,正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
这个夏天,一场氛围感十足的“村超”狂欢在贵州榕江上演。球场内人山人海、欢呼声雷动,球场外“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周末经济”也随之繁荣。
据了解,5月13日开赛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里,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4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3亿元。仅6月9日至11日,因“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的带动,榕江县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的餐饮、宾馆、超市的搜索量同比增长74%,便利店、水果店的即时零售订单量环比增长50%。
“无论是围炉冰茶等城市体验消费,还是‘村超’等农村文化体验消费,通过氛围感的营造,都使得消费更具有立体感。”在洪涛看来,“氛围感经济”能够形成一种经济模式和消费时尚,背后必然有充分的消费信心作为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氛围感经济’是一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洪涛说。工人日报记者时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