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题记
苏轼,一代传奇才子,文化巨擘。作为词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子如民;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轼,一生却命运坎坷,仕途崎岖。22岁参加科举,名动京师,步入仕途,本该逐步被重用,但乌台诗案开启了他坎坷的一生。在19年内,他先后被贬去了黄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偏远。然而,苏轼却从不自暴自弃,始终坚持己见,不跟风随流,一直到老,他仍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苏轼虽身为豪放派诗人,但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细腻。我读《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每次读后的感受都不同。初读时,我不解于苏轼为何深夜不睡,跑去打扰张怀民休息;再读时,我有些羡慕他有张怀民这样一个在自己睡不着时可以聊天散步的挚友。
“怀民亦未寝”一句,让我有些好奇。张怀民为何深夜也不睡觉?当我弄清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后,又被苏轼深深地触动了。此时距“乌台诗案”和苏轼被贬黄州已有四载了,这其中多少辛酸与苦楚,他都已知晓。在这待久了,该伤心的也都伤心过了,应该早就放下了。他习惯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睡不着的了。可是,张怀民才刚刚被贬到这儿,和四年前的他一样,也会难过,也会睡不着。这一切,苏轼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所以,睡不着的不是苏轼,而是张怀民。苏轼则是特地去找他聊天散心,以减轻他的难过之情。
苏轼不仅帮助了同时期的友人,而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迷茫时,苏轼告诉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失去时,苏轼劝慰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当我放不下时,苏轼开导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是啊,人生若有不如意,只因未读过苏轼。处于困境中的我们,时常盯着现在或过去的问题,无法释怀。让事情过不去的,往往是我们的执念。那就努力像苏轼一样,拥有乐观豁达的心境,放下过往,享受当下,憧憬未来吧!
黄山市歙县长青中学起步文学社:张子涵
指导老师:方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