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行走的非遗”闯新路
  本报讯 一双小小的布鞋,也能走出“国门”,这在以前是泗县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如今,泗县药物布鞋的“脚步”越走越远,已经成为泗县一张亮眼的名片。
  据悉,泗县药物布鞋是安徽省非遗技艺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本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泗县先后引进和涌现一批现代制鞋企业,让“行走的非遗”畅销全国,部分产品还出口到国外。
  “作为产棉大县,泗县有着悠久的做布鞋、穿布鞋的传统习俗,很多制鞋作坊还尝试在鞋垫中添加中草药,起到预防脚部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80岁的非遗传承人孙成儒告诉记者。
  1985年,泗县药物布鞋被轻工业部认证为全国轻工优秀新产品,并获得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星火科技二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奖。2010年7月,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接过父亲的手艺,孙成儒的儿子孙标也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父子二人决定把制作“千层底”的“纳鞋底”工序分交给乡村留守人员制作,并尝试通过线下和线上两种办法销售泗县药物布鞋。
  如今,在泗县大街小巷的鞋店里,各类鞋子琳琅满目、款式各异,很多人喜爱穿这种既传统又舒适的药物布鞋。本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泗县近些年也引进和涌现出一批现代制鞋企业,让“行走的非遗”越走越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涛通讯员董立厚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