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三哥进京
□合肥 黄进萍
  我的三哥,地地道道的农民,目不识丁,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只身闯北京,闯出一片天地。
  三哥出生于1950年代,我们兄妹四人,他是我最小的哥哥,排行老三,比我大六岁。
  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后来大哥当兵,家里缺少劳动力,三哥一年级就辍学了。家里所有的事情就落在三哥瘦弱的肩上。他起早贪黑,默默做着家里家外的事情。夏天水里摸鱼虾养鸭子;三九天,冒着严寒在藕塘里挖藕回家给我们充饥……过度的体力劳动,让腰腿落下风湿性关节炎,对于高强度的农活,他逐渐体力不支。
  时值国家改革开放,庐江县白山区不少农民走出农村,奔赴城市,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敏锐地看清形势,反复思考,向母亲提出要去北京闯一闯。母亲虽然是童养媳,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妇女,但思想不保守,眼睛开阔,毅然支持三哥的想法。三哥带着家里仅有的一千元积蓄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他蒙了,街道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还有在家乡见都没见过的公交和地铁……举目无亲,咋办呢!
  记得老乡曾说,白山人大多住在郊区独山子。见到路人,他就打听到独山子的公交路线。有的路人也是到北京来的外地人,问了等于没问;有的虽然是北京人,但三哥说方言,问的地点,人家听不懂。突然,他看到了岗亭,急忙赶去,还是方言,警察也听不明白。最后警察叫他写字,他歪歪斜斜地写了独山子。警察一脸蒙圈,没有这个地名。再问属于哪个区,三哥摇摇头。还是旁边一个警察机灵,是不是大山子,有许多安徽来的人在此租房?三哥摇摇头,又点点头。
  三哥在警察的指引下,坐上了去大山子的公交车。售票员报站名,他精神高度集中,生怕错过站点。大约一个半小时,才到站,找到了乡亲们。
  第一件事就是租房。别看是郊区房屋低矮窄小,但需求很旺,找了很久,才在比较偏僻狭窄的小巷找到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瓦房。墙壁土块脱落,窗户缺了一块玻璃,用报纸糊上。一张床,从床到门也就几步而已。三哥没读过书,我想那房子比契科夫写的327牢房大不了多少,条件也好不了多少。
  放下行李,他肚子咕咕叫。走出巷口,有小吃摊点,他要了一碗面充饥。那是碗凉面,面条下到滚水里,再放几片空心菜叶,铁笊篱捞起,放到自来水下冲凉,然后放到大碗里。桌上有调料,自己调理。冰冷的面,对于吃惯了热面的三哥来说,难以下咽。但这道关都过不去,如何在北京闯荡呢?三哥咬咬牙,吃了一大口,由于反胃,差点吐出来。但他还是强忍住吃完了一大碗,用了一个多小时。
  第二件事租门面。要到东直门一带租房,房租按照季度付款。交完了房租,手边只有三四百元的现金。他还得到动物园进货,但动物园在哪,怎么走,全凭一张嘴问。就是这样,他从零售到批发,生意逐渐风生水起。
  他儿子初中毕业,也去了北京,生意做得更加出色!渐渐的他们在北京买了房子,车子……定居北京了。后来我大哥家的孩子,二哥家的孩子都在三叔的带领下,去了北京,发展得也不错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三哥把母亲也接到北京了,母亲万万没想到,在她有生之年能来北京!
  后来,在一次家庭团聚时,三哥对我说:“说起来,老妹别取笑我哦。刚去北京,坐公交车,每到一站,坐下来抽根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完全用脑子记住每个站牌啊!在偏远的郊区租房子,坐公交车来回要三个多小时,早晨三点钟出门,晚上要11点多才能到租房子的地方……”
  我都无法想象他吃多少苦,才闯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