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刚柔并济 推动教师交流轮岗走深走实
  近日,合肥市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明确了交流轮岗的目标和任务、对象和方式、条件和比例、程序和机制,合肥市正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不少重大教育政策,让教育朝着更加“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就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
  一所学校无非有三方面的资源:设施设备、生源和师资。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均加大教育投入,各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有了很大发展,“摇号入学”和“划片招生”也促进了生源均衡。如今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则是解决最后一个问题,从而实现各学校建设标准化、资源均衡化,进而维护教育公平。
  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牵一发动全身”,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笔者认为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政策落实能否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不少教师选择教师行业,是基于教师职业的稳定,对学校的归属感,而且结婚以后会在学校周边买房,形成稳定的生活环境,导致一些教师不愿交流轮岗。教师的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父母赡养问题等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关注和关心。尤其是一些骨干教师主动交流到薄弱学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给予经济补贴、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激励,从而让交流轮岗政策得到更多教师的认同。
  第二,政策落实是否会“打折扣”?《若干规定》明确,交流轮岗主要包括校际交流轮岗和集团校内交流轮岗两种方式。校际交流轮岗主要是引导校长、骨干教师向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集团校内交流轮岗主要是集团校内骨干教师交流到集团内薄弱学校,缩小集团内学校发展差距。在政策执行上,一些名校可能基于学校自身发展,认为优秀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在实际交流轮岗中不愿将教学业绩好的教师轮岗出去,这就违背了教师轮岗政策设计的初衷,也不利于调动交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政策落实是否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若干规定》明确,各城区、开发区每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校长教师总人数的10%,其中毕业年级交流轮岗教师人数,原则上不低于毕业年级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人数的30%。也就是交流轮岗的对象主要针对毕业年级的教师,减少中间年级教师轮岗对学生及家长的影响。各学校在实际执行中也应当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执行,以免引起一些学生家长的反对。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既需要刚性约束、柔性“关怀”,更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智慧,让这一举措调动更多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活教育发展“一池春水”。 石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