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带儿子出门散步,开门的瞬间,被卧在门边的一袋垃圾扫了兴致。邻居屡将厨余垃圾放在公共楼道太不厚道,怒火中烧的我上去临门一脚,将垃圾袋准确无误地踢到邻居门口,然后拉着儿子就往电梯口走。在等待电梯时,我瞥了一眼满脸茫然的儿子,又看了看那个傲然堵门的垃圾袋,遂又良心发现地转身走到邻居门口,将那个散发着异味的垃圾袋又往对方门外踢了踢,然后陪同儿子下楼散步。
夜晚微风拂面,如此良辰美景,却被邻居的不端之举生生破坏。这已不是邻居首次“犯规”,之前遇此境况,我皆以菩萨心肠视而不见,哪怕冒着被保洁阿姨误认为是我家无视社会公德的风险,我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给邻居一点“颜色”看看。但是今晚又遇垃圾“拦路”,我实在难掩心中愤懑,于是才有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之举。
儿子见我闷闷不乐,问我是不是因为门口垃圾袋的事情烦心。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成人的“错误”,我和妻子一直教他向上向善,多怀宽容之心,可是身为父亲,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又给他提供了反面教材,这种自相矛盾的教育理念让我很难自圆其说。
儿子说:“爸爸,你做得对,对待不守公德的人,就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看着儿子义愤填膺的脸颊,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已给孩子造成了可怕的误导,于是慌忙解释说:“其实此举不妥。我那样做只会伤害邻里关系,而且报复不能解决问题。”儿子挠挠头,又说:“那一会散步回去后,咱们直接去敲邻居家的门,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让他们以后不要再把垃圾放在咱家门口的楼道里!”我呵呵一笑:“如果邻居说,垃圾只是暂时放在门外,人家一会下楼就顺手带走,你又怎么解释?而且这种兴师问罪的沟通,不仅会让邻居觉得自己理直气壮,还会显得我们多管闲事,毫无包容之心。”儿子的“反制”计策被我一一推翻,他凝眉道:“这也不行那也不妥,问题总要解决吧?我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让你不开心。”我苦笑着告诉儿子:“爸爸没事。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
散步回到家的时候,楼道里的垃圾袋依旧在“逞强示威”,我再度萌生把它踢到邻家门口的“歹念”,让垃圾袋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将邻居的家门堵个水泄不通,任凭苍蝇也插翅难飞,更让邻居自食其果。可是转念一想,倘若那样做,势必会给孩子造成二次负面影响,家长当以师德师范自我约束,这样才能感化教育好孩子。于是,我强压怒火将门紧闭,祈祷邻居早日“悔过自新”。
就在我和妻子谈论邻居的所作所为时,儿子从书房里拿出两张A4纸和一卷胶带,信誓旦旦地走到我们跟前说:“爸、妈,咱家门外楼道里堆放垃圾的问题我来解决!”只见儿子将那两张A4纸分别贴在我家和邻居家门边的墙上,纸上打印着几行适用于所有住户的倡议:“各位住户:为了保证小区卫生干净整洁,营造健康生活环境,请勿将垃圾放在楼道之内,感谢您的理解配合,让我们携手创造美好生活!”我对儿子恰当的措辞叹为观止,这种目的明确、言词恳切、有理有据且疑似物业、业委会和保洁员口吻的倡议,达到了“混淆视听”“警示教育”的效果,既不会让邻居对我们产生怀疑,又能提醒住户提高环保意识,真是一举多得呀!
但是,这样一纸没有落款的倡议能否奏效呢?
翌日清晨,我送儿子上学的时候,发现楼道里的垃圾袋早已不知所踪。带着这种将信将疑的焦虑又过了多日之后,我们那层楼道里再也没有令人作呕的垃圾出现,我的心情也随之晴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