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小人物的大智慧
——读马伯庸小说《长安的荔枝》 □庐江 孙功俊

 
  《长安的荔枝》是一部以唐朝天宝十四年的长安城为历史背景的职场小说,书中写尽小人物的无奈与心酸,叙述了一个九品小官在古代没有飞机和高铁的情况下,却要护送“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而味变”的新鲜荔枝,从岭南到长安的故事。
  故事叙述了五十多岁的小吏李善德,攒了大半辈子的钱,终于在繁华的长安城买下一座宅子,准备和家人一起安享晚年,却未想被上司哄骗,当上了谁都不想当的荔枝使,接下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靠着这个信念,李善德只身前往岭南,试图找到把新鲜荔枝运到长安的方法。然后,他运用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结合实地考察,反复试验,终于有了眉目。身为一个普通的小吏,若要把想法付诸实践,还有许多座大山阻碍在他面前。刚开始的他按规矩办事,但各方官员相互推诿,老实本分的李善德听不出话外之意,惹来了杀身之祸。幸亏他的诚恳与善良,得到奴仆林邑奴的舍命相救,才化险为夷。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李善德学会了“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的处世之道。在困难重重的运输途中,他得到了杨贵妃哥哥杨国忠的银牌,让他畅通无阻。他深谙“流程,是弱者才遵循的规矩”,最终将新鲜荔枝如期送到长安。等待他的原本是一世的荣华富贵和飞黄腾达的仕途,但这一路走来,李善德看到骑手奔劳涉险,牧监马匹横死,为了转运荔枝劳民伤财,民不聊生。他坚守自己的初心,为百姓发声,却得罪了权贵,结果是被杖责二十,流放到岭南。最后,李善德卖掉自己在长安的房子,带着家人一起前往岭南。李善德抛却功名利禄后,活得比在长安更加的惬意舒适。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善德凭自己的智慧躲过了灾难,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成为千古绝唱。
  小说透过小人物的视角,穿梭在封建社会明推暗就反复无常的官场,让读者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看到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纯粹、简单,热爱脚下的土地、生活。比如阿僮,积极乐观,全心全意地守护自己的家园;比如林邑奴说:“向主人尽忠,乃是我的本分,跑来示警,是为了向大使报恩。”比如李善德的夫人说:“二十多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小说中有两个情节不可忽视。一是赵欣宁派出林邑奴监视李善德的举动,当赵欣宁知道李善德运送荔枝会成功时,就派出杀手刺杀李善德等人。而作为“奴隶”的林邑奴却把李善德等人救下,因为从被派到李善德家里后,李善德自始至终都把林邑奴当“朋友”对待。这是林邑奴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他选择救李善德,报答他;二是李善德成功把鲜荔枝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很高兴,皇帝很高兴,杨国忠也很高兴,这意味着李善德飞黄腾达的日子到了。可是他为人忠厚,性格耿直,把驿站逃役、村民逃离事件,如实上报,下场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有人暗中保护,李善德必然会被杀头,结局就不会是流放岭南这么简单了。用赵欣宁的话说:“他真是走了狗屎运。”这“狗屎运”是他坚守为人初心、为官本心换来的。
  马伯庸的小说涵盖历史、悬疑、文化等领域,他本人也被誉为“文学鬼才”,最善于刻画小人物。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张小敬一样,李善德微小如草芥,虽善良勇敢,但有不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更有生存之道的大智慧。
  《长安的荔枝》篇幅不长,文中的人物刻画却是深刻的。李善德在职场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他又何尝不是当下为生活打拼的每一个人?要工作养家,要买房买车,背负贷款,压力山大,被不愿干的事情裹挟,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迎难而上。有人说这是一本古装职场小说,带给人更多的不是职场指南,不是小中见大的隐喻,不是蝇营狗苟尔虞我诈,而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