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医美低龄消费不能听之任之
□徐建中
  眼下正值暑期,不少未成年人选择医美整形,一些医美机构也把未成年人、大学生和准大学生当作重点对象,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吸引他们的眼球。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家长及未成年消费者,理性看待医美需求。(8月22日《中国青年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漂亮去整容,本无可厚非。但未成年人正处在发育阶段,过早介入医美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这时候父母把医美当成奖赏送给他们,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医美整容并没有什么坏处,甚至认为外表要比学习更重要。
  其实,即便进入大学,学生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学习。真正让外人欣赏的,应该是内在的修养、格局和品质。如果学生都靠整容去拼所谓的颜值,就滑入了一种畸形的比拼。学习的重要性会被忽视,不但会让孩子们丧失学习兴趣,还会助长虚荣心。
  不可否认,未成年人医美项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特别是对部分外貌天生有缺陷的孩子,医美项目能给他们带来适当的“补救”。但从医学角度来讲,很多情况下未成年人不能做复杂的医美项目。比如16岁之前取肋骨隆鼻的话,会影响肋骨发育,隆鼻几年后鼻骨再次发育,可能会出现畸形。同时,医美行业涉及专业性、安全性、审美等多方面问题,即使是成年人也难免“踩坑”,未成年人信息筛选能力较为薄弱,更容易上当受骗。
  虽然现在整容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所有整形项目,即便是微整形,都具有一定风险,甚至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如果对手术本身伴随的风险缺乏深刻认识,未成年人整容就是对自己身体不负责任,一旦出事故,整容就成了毁容。
  作家蔡澜先生曾说:“与其整容,不如整心。随时间的流逝,玻尿酸会吸收,眼角会下垂;而人格、言行和品质,却会历久弥坚,内在美才是决定孩子长久幸福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名学生,应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学好知识,才是学生最美的体现。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把医美当奖赏,应该引导孩子正视外表,努力培养强大的内心,避免形成盲目攀比的虚荣心。作为管理部门,不能对医美低龄消费听之任之,应规范医美行业准入、从业标准和监管标准,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把不良医美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