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打击买卖驾照分,关键在于堵住管理漏洞
  近日,北京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反映:在朋友圈、网站和共享单车上,经常看到买卖驾照分的小广告,诸如“高价回收驾照分”“扫码添加,驾照分变现”“代扣驾照分,欢迎咨询”等。“买卖驾照分,岂不是让交通违法行为更加肆无忌惮?!”王先生说,应当严厉打击买卖驾照分、黄牛代扣驾照分的行为,维护好交通安全秩序。(8月24日《法治日报》)
  众所周知,“买分卖分”是违法行为,其社会危害不容小觑,严重扰乱了交通管理秩序,让“违章扣分”失去了惩戒教育意义,从而无法遏制交通违法行为。
  近年来,公安交管部门一直在打击“买分卖分”问题,但此类现象仍屡禁不止,甚至衍生出灰色产业链。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中介机构赚钱忙,有的月收入竟高达数万元,凸显管理存在很大问题。
  遏制“买分卖分”现象,技术手段是重要一环。不妨通过升级监控设备等,以便清晰准确地采集驾驶人脸部信息,避免冒名顶替现象出现,让高科技为精准扣分处罚提供保证。
  有关部门还应该检视自身管理存在哪些漏洞,相关政策在执行中是否到位。因为再先进技术最后都是靠人来掌握,关键是要通过制度管好人。如果高精尖技术放到不合适的人手里,只能是一种摆设。
  “买分卖分”现象屡禁不止,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归咎于有关部门内部腐败权力寻租在作怪。以罚款代替记分、违规消除违法记分、内外勾结谋取私利、办关系案人情案……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再先进的技术恐怕也无济于事。
  在加强监管、升级技术手段的同时,不妨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相关人员不敢轻易触碰红线。2022年4月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买卖驾照分以及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规定了相应责任。在该《办法》出台前,实践中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买分卖分”行为定性为“以欺骗手段影响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办案”,处5日以上10日以下行政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显然,面对巨大经济利益,这种力度的惩戒,没能吓退那些“分虫”们。
  此外,需要加强宣传,让更多车主知道“买分卖分”的危害性,特别是为交通事故“买分卖分”引发的法律风险。打击“买分卖分”违法行为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只有多管齐下,持续发力,才能让此类违法行为销声匿迹。  王恩奎/文 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