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瑞丽分中心开了上海首家“零工市场”,每月都会针对零工举办一场招聘会。8月11日上午,该“零工市场”招聘会刚开始,便吸引了不少应聘者前来。当天的招聘会共有10家企业参加,提供185个岗位,现场直接达成就业意向39人。(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以前提起零工,很多人都不太重视,认为这种“小打小闹”的工作,难成大气候。而且,零工意味着工作时间很短,有时可能只有几小时,还很不稳定,不值得为此投入太多。正因如此,劳务市场、就业中心等帮助民众介绍活计的重要场所,大多不太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零工招聘中介上。为了找零工,很多应聘者干脆直接上街等候,以至于相关聚集处成为一些街区独有的现象。
如今,“零工市场”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就业促进中心等机构的“新宠”。这说明相关部门认识到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类型多、需求大,而打零工是他们重要的就业方式之一,也说明“零工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找零活的人,其经济条件往往比较困难。打零工虽然不稳定,收入也不高,却如雪中送炭,让相对困难的家庭有更多机会创收解困。
“零工市场”在就业促进中心开市,让那些对工种不太挑剔的求职人员看到了更多希望。但也要看到,找零活的人除了缺乏规范的市场,他们还面临其他一些烦恼。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零工意味着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决定了这些人通常对用人单位没有归属感,在社保等方面更是缺乏基本保障。这些难题,也亟待化解。
值得思考的是,既然零工招聘可以规范,零工的管理和待遇发放等,同样能加以规范。比如成立“零工企业”,将零工统一招聘进来,然后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将他们分派出去干零活。这样一来,这些零工就有了固定的单位,也便于统一购买医疗、养老等保险,在劳动维权方面也有了“娘家人”。当然,这样的企业势必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维系其正常运营。
就业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计,促进就业不能因事小而不为。只要做好相关服务,找零活也能成为好生计。希望类似的“零工市场”多多益善,并能够不断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从而让打零工不仅活好找,而且有更好的待遇和社会保障。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