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走进实验稻田参与实践。
“不把它当成纯粹的作业来完成,而是当做孩子成长的记录方式,这样就会有意思得多。”霍女士的儿子在合肥蜀山区一所小学上学,她与儿子通力完成的各类“特色作业”,常常被其他家长称为“模板”。今年暑假,她又带着儿子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则短视频,不仅完成了作业,自己还学习了新知识,加深了亲子关系。
为了做好作业,家长自学知识
霍女士的儿子皓宸,今年暑假正值小学四升五。从入小学起,作业辅导基本都被霍女士承包了。除了基础书写、阅读作业外,五花八门的“特色”作业,接踵而至。
“各种主题的手抄报,还有视频制作、运动打卡、手工作业等,每年都有不少。”霍女士说,自己虽然不“卷”娃,但在学业之余,仍然想尽善尽美地去完成这些作业,给孩子树立一种认真严谨的思维,既然做了就要做好,不是为了糊任务交差,而是应该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完成一件作品。
每次作业布置下来后,霍女士都会自己先过目一遍,合理安排,并挑选其中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又有时间、能力完成,且对孩子实践有帮助的去做。“我们比较注重课外能力拓展,在实践中完成作业。”
带着儿子去实践,完成“短视频”作业
近几年,“短视频”的风也吹到了学校,霍女士又开始自学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其实也不难,现在学习的渠道挺多,制作短视频的软件也多,基本上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了。”
今年暑假,霍女士儿子的作业里有一篇关于“丰收故事我来说”的主题作业,他们就采取了“短视频”的形式来完成。“主题弄清楚之后,就是构思,觉得简单的朗诵讲故事,太单调了,就想着去实地探索,再拍视频。”
经过同学家长联系后,霍女士带着儿子和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去了丰乐种业公司参观,让他们到实验稻田里近距离观察稻子的生长,了解科研人员如何研究粮食作物,如何提高亩产量等。
霍女士儿子的暑假作业中还有一项阅读作业,要求阅读中国民间传说。这一项,也是霍女士与儿子以“亲子阅读”的方式共同完成。“陪他一起读,遇到不理解的就带他一起看,还辅助以电影、视频等影像资料,促进理解。”
霍女士还分享了一个小妙招,那就是在阅读时,自己时常会“示弱”,挑一些问题出来表示“不知道”,儿子则会去查阅资料或请教弄懂之后,再来告诉她。“有一些精读,我就会这样干,加深他的探知欲。”
陪孩子做作业,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不过,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霍女士也无法对所有实践类的作业面面俱到。“今年暑假自选作业里还有一项科技影像+活动,我们本来也想参加,但是要准备的材料比较多,只拍了一张星空的照片就算完成了。”
几年作业辅导下来,霍女士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家长得有足够的耐心,有些作业,孩子独立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小,像书画类、手抄报类的还行,视频类有点难,还需要家长协助。”
她不把这些当成作业来完成,而是当成一种成长的经历。“有时翻看手机,看到以前低年级的作业,再想想现在孩子的状态,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这些都是他成长的足迹。作业,也是一种记录孩子成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