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不教授小学内容将成幼儿园铁律
  学前教育法草案8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明确,幼儿园应当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今日《新安晚报》A09版)
  小学是人生正式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这句话既强调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也表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学前教育的定位,也是其与正式教育的区别。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尤其是大班教育,常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大班期间乃至更早的阶段学习加减法、学习拼音字母、比拼识字量等。
  这样的做法,看似“先行一步”,其祸害却是极大的。把游戏活动改成正式教育,加重了幼儿的身心负担,加剧了幼儿的厌学心理。甚至有一些幼儿,因为过早练习握笔,而其力度又有欠缺,形成了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到中小学瞅瞅,不难发现,有许多孩子的握笔姿势错误,看着都让人别扭。这样的错误,与学前教育过早使用书写工具有莫大的关系。
  不只如此,由于幼儿缺乏接受正式教育的能力,简单的加减、识字及书写往往需要幼儿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加剧了一些家长的教育焦虑,难以正确认识和评价幼儿。同时,这种错误的教育,也打乱了学前教育正常的节奏,甚至影响到了小学教育正常开展。
  为了禁止这种不正常的恶性竞争,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在教育部之前发布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就包括幼儿教师不得采用学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前述《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此次学前教育法草案明确,幼儿园应当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这意味着不教授小学内容,将不只是准则,不再是部门规章,而是法律问题,不容违反。关育兵/文朱慧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