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安徽主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在安徽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整齐排列的汽车等待出口。肖本祥/摄 

  巢湖东岸,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中,一枚5000多年前的玉人雕件上被发现有个直径约0.15毫米的隧孔,人类史前文明的制造智慧令人惊叹。巢湖西岸,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9月20日在此举办,今天的安徽“智造”海内外瞩目。
  三年来,安徽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推动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2021年进出口总额首破千亿美元,2022年安徽省经济总量历史性地跻身全国前十、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全国9%……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表示,坚持把安徽发展放在党中央对安徽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球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农业强省、生态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十一个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
  近年来,安徽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不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强力推进,今年更是将汽车产业提升为“首位产业”,定位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34.2万辆,增长87.8%,占全国的9%,相当于全国每十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接近一辆“安徽造”。
  “世界光伏之都”滁州,是安徽新兴产业欣欣向荣的又一处缩影。今年上半年,滁州光伏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增长65%;落地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近120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
  据统计,2022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0%,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从“高原”迈向“群峰”。
  走进合肥西郊,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落户已一年多,这里将建成为我国深空探测领域重大科技工程的综合支撑平台,培育月球科研站等国际大科学计划,聚焦深空互联网、深空遥感、深空资源利用的空天信息产业园初具规模,1.3平方公里的深空科学城即将开建。
  距离深空探测实验室数公里处,数百米长的云飞路浓荫铺展。分布着数十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的这条路,就是知名的“量子大道”,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都诞生于此。
  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今天的安徽对自己的一个画像。凭借这些特色优势,安徽志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强担当,在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先锋,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走在前。据《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