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九月重点预防这些疾病
  九月,暑去秋来,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又正值开学季,人员流动加大,学生聚集增多,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日前,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近期应重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猴痘、登革热、流行性感冒和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近期,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流行。省疾控中心提醒,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既往未感染或距上次感染超过6个月人群风险较大,公众仍需做好日常防护。
  省疾控中心提醒,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意识,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同时,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根据国家近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方案,建议没有接种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适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要避免与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通过与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现阶段我国报告猴痘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
  在预防方面,要避免与猴痘样症状者(发热,生殖器、肛周等部位皮疹)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使用安全套不能完全预防感染猴痘病毒;若意外接触疑似猴痘感染者或其使用过的物品,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选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
  重点人群应避免或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如网约、多性别等),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出现流感样症状避免带病上班上课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感染后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等。秋季气温逐渐转凉,伴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人员接触密集,需警惕学校流感疫情发生。
  在预防方面,房间、教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同时,要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状况,不要带病上班或上课。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预防霍乱、伤寒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九月夏秋交替,但“秋老虎”横行,早晚凉爽,午间炎热,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较高,易引起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流行。
  省疾控中心提醒,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认真洗手;日常生活中及时清除垃圾,注意防蝇、灭蟑,保持环境清洁。加工食物时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尤其是甲壳类水产品;易变质食品应及时妥善低温保存,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水应烧开后饮用。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好、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馆饭店,聚餐时倡导使用公筷或分餐。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