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的通知》,要求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组织实施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家号源要向基层医院开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推行“先诊疗、后结算”。
大医院专家号源向基层医院开放
根据通知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完善预约诊疗,提供诊间、电话、自助机、网站、手机端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就诊分时段预约精确到30分钟以内。患者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三日内(含就诊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同层级门诊,携检查、检验结果复诊时提供一次免费复诊,不再重复收取挂号费、诊察费。免费复诊范围覆盖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不含急诊。各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叫号系统,为复诊患者提供方便。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专家号源向基层医院开放。依托安徽医疗便民平台设置专用号源池,省级医院预留不少于10%的门诊号源向市县级医院开放,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预留不少于20%的门诊号源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放,由授权医疗机构或家庭医生登录预约。推广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普通门诊向社区辐射,通过大医院“放下去”,社区“开起来”,把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送进社区,提高基层首诊效果。
推广住院患者“预住院”集中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预住院”。患者入院前即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入院后术前等待时间。设立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提供住院预约、预住院检查检验安排、入院手续办理等服务。推广“全院一张床”,对医院内闲置床位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缓解大医院“住院难”。
落实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知要求推进门诊预约和双向转诊。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预留的门诊号源,由授权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预约服务。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预约专家门诊、预约检查、预约住院床位等服务。推动医联体(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内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上级医院转诊的康复期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指导等延续性服务。
落实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人力;并结合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调配县域资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等方式,落实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构值守门诊服务,提升基层门诊服务质量和首诊水平。脱贫县(市、区)及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可通过远程诊疗等方式实现。
方便慢病患者用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2种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并逐步扩大慢性病病种覆盖范围。对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应及时通过申请医共体中心药房配备或代购等方式,保障慢病患者用药需求。对高龄、卧床等行动不便的慢病签约患者,在确保信息真实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患者本人授权可由家属代开药。
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辖区常住居民或参保居民门急诊、住院就医“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方式,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和结算方式,优化诊疗服务流程,缩短等候时间。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当地医保定点管理,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开药。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