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光靠学习机“鸡娃”?这个真不行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家长找到了学习机作为“鸡娃”新方式。一台学习机内可包含上千节全学科课程,从小学到高中全科覆盖,学生可自行选择学习。记者查询到,不少学习机都内含全科学习视频,学生和家长可自行选择观看。(9月17日中国新闻网)
  提起学习机,许多“80后”“90后”第一反应是“小霸王”和“哪里不会点哪里”。然而近年来,更多新名词成为学习机的宣传点:AI赋能、指尖答疑、类纸护眼、智慧学习等。主打此类功能的品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多鲸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报告》显示,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传统培训需求的转入,预计2025年学习机市场将有近千亿规模。
  从最初的复读机到点读笔,再到现在的AI学习机,智能教育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在分数至上面前,“鸡娃”的家长始终把它们视为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神器”。尤其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一大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停办,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压力剧增,智能教育产品成为刚需品。除了老牌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其他行业包括教培机构,也加入学习机行业,使得智能教育产品竞争日益激烈。
  内含全科学习视频的AI学习机,或许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家长“鸡娃”的利器。然而,业内对于学习机的火热也有隐忧。专家表示,学习机与校外辅导不同,互动性相对低很多,学习效果与培训机构也有差异,其利好空间有多大,不好判定。虽然学习机目前不属于违规培训范畴,但仍存在“擦边”风险。以前在线教育存在同质化,为了应试、升学而进行知识点教学。如今,学习机也有类似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学习机行业标准尚未建立,整个学习机市场良莠不齐,其中不乏部分品牌为了牟利,将产品名称和卖点强贴AI标签,出现“低配高价”的问题。近年来,教育部门也关注到学习机在市场上的盛行,由于其课程为统一录制,因教材、老师教学方式、教学水平等不同,容易造成部分家长对课程内容不满意。
  综上所述,任何智能教育产品,都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作用效果因人而异。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们应尽量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多思考、多总结,真正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能过度依赖学习机等智能教育产品。家长们也不能把提分的希望放在学习机上,更不能因为有了学习机,而放松对孩子学习的监督与陪伴。付彪/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