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写字人,我对文房四宝的钟爱自不待言,如果离开了它们,日常书写就无从谈起。但就笔墨纸砚而言,我更加注重的还是笔,因为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书写效果;其次是纸,字美不美观是通过纸张呈现出来的;至于墨和砚,我就不像前两者那样过分依赖了,尤其是砚台,在我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是以盘子和碗替代的,压根就没有用砚台一说,我想这种情形和大多数初学者应该相似吧?
后来不知从何时起,我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砚台,它极为普通,毫无观赏性可言,但这并没有降低我学习书法的热情,每天孜孜矻矻、临池不辍,显出十分努力的样子。随着学习的深入,除了原先偏重的笔和纸之外,对墨和砚,我也不再冷眼相看了,那个不知名的砚台也被歙砚取代。悄然发生的这些变化似乎水到渠成,并非刻意为之。
改变往往只在一夜之间,有时可能是某个瞬间。
昨天去城隍庙选购毛笔时,顺便到几家文房四宝店逛了逛。一位熟悉的老板见到我告知,他商店的二楼新到了一批砚台,价廉物美,不妨上去看看。听他这么一说,那就客随主便吧,于是跟着他上了二楼。果不其然,只见形形色色的砚台摆满了货架,令人目不暇接。我挨个观览,这时,一方造型如蝙蝠一样的砚台吸引了我,觉得有点与众不同,蛮有趣的,我随手掂了掂,并没有多少重量。老板见状,不失时机地向我介绍:这是一方老坑砚,别看其貌不扬,但价格不菲。他说的在理,因为前些年开采过度,可供雕刻砚台的老坑石料濒临枯竭,市场上的老坑砚已难觅踪影,令人惋惜;接着往里走,两方美观大方、雕工精巧的歙砚映入眼帘,用手抚摸,光滑细腻、温润可人,这样的工艺品值得拥有。问一下价格,并非想象的那样高得离谱,属于可承受的范围,于是买下一方。到楼下扫了付款码,工作人员帮我打了包。
买完后,我来到旁边的一家店里看了看,结果又发现了“新大陆”,有一方形状如树叶的“树叶砚”现身于此,它巧夺天工,弧线圆润灵动,具有很高的观赏性。问了一下老板,报出的价位虽然偏高,但出于喜欢,还是毅然把它收入囊中。不到20分钟接连买了两方砚,不知是哪方魔力促使我如此慷慨!我暗自惴度:难道今天跟砚台较上劲了,抑或是要补上从前的亏欠?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仔细打量着已购买的这两方砚台,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最起码是做了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情。
至此,事情还没有结束,想到弟子小蔡前几天从网上买了一个小砚台,便于出差备用,结果收到的实物比网上看到的图片小了许多,不是他所期待的那种。刚刚在我看砚台的过程中,顺便留心帮他瞅了瞅,发现有一款挺适合他的,于是拨通了小蔡的电话,告诉他我正在城隍庙选购砚台,有没有兴趣过来看看,结果一拍即合。他说早上还萌生要光顾城隍庙的想法,只是苦于形单影只,才打消了念头,万没想到老师在此召唤,看来有缘人都是心有灵犀的。不一会儿他赶了过来,我先带他去看了老坑砚,想测试一下他的眼光,没想到他看见后居然爱不释手,想买,但又觉得价格偏高,几经讨价还价,店老板态度坚决,说好的价格一分钱都不让。最后小蔡只能服软,狠狠心把它买下。
师徒二人又转到隔壁店,也就是我买第二方砚台的那一家,结果小蔡又相中一款并买了下来。他知道我出门在外有写字的习惯,顺便送我一方。我本来买了两方,觉得已经够奢侈了,这额外又多了一方,蓦地使我想起:多年前我将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双砚楼”,如今是不是应该将它更名为“三砚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