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 就有1辆“安徽造”

  江淮汽车新港基地轻卡生产厂区。

  10月1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大新兴产业系列新闻发布会。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我省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4.4万辆,今年每销售100辆汽车,就有近40辆是新能源汽车。为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分布不均的问题,我省计划到2027年共建设各类充电桩50万个。
  安徽汽车产业总体效益显著提升
  10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江淮汽车新港基地轻卡生产厂区,在冲压一线的码料区,工作人员正在将车门有序进行码放。记者了解到,作为江淮汽车的核心业务板块,江淮轻卡累计销售整车超350万辆,新港基地自搬迁投产以来,累计生产70万辆,最大产能为年产20万台轻卡。
  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将汽车产业作为全省“首位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以合肥市为例,目前已拥有江淮、大众、比亚迪、蔚来、长安5家新能源整车企业。今年1-9月份,全省汽车产量169.9万辆,同比增长45.7%,占全国比重为8.1%;新能源汽车产量60.6万辆,同比增长76.6%,占全国比重为9.6%;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78%,占全国比重为24.3%,较年初提高3.9个百分点,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4.4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62%,今年以来,新增渗透率为39.2%,今年每销售100辆汽车,就有近40辆是新能源汽车。
  在产销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汽车产业总体效益也显著提升。今年1-8月,全省规模以上汽车业增加值增长43.2%,增幅比全国汽车业高31.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3212.1亿元,增长45.8%,增幅比全国高34.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7.1亿元,增长285.6%,增幅比全国高283.2个百分点。
  启动全省充换电监管服务平台建设
  随后,记者来到蔚来中心(合肥先进制造基地店)。据了解,蔚来目前在全国有1900多座换电站。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我省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一体推进市、县、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分布不均的问题,计划到2027年,全省共建设各类充电桩50万个,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开放融合、惠及民生的现代化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出行最友好省份。今年前8月,共新增各类充电桩11.8万个。
  为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我省启动了全省充换电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充换电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对全省充换电设备、站点、运营商、市域、省域不同维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形成全省一张网,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便利化程度和监管服务智能化水平。目前,省级平台已正式上线,接入充电场站1070座,充电终端24948个,并实现与国家级平台互联互通。
  省市协同吸引优质零部件企业入驻
  零部件企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安徽围绕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开展“链主”招商,鼓励整车企业引导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就近落地,推动集聚发展。目前,大众安徽吸引38家供应商落地合肥,蔚来汽车已有120余家供应商在安徽布局。
  针对车规级芯片、“三电”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我省梳理制定招引建议清单,持续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优化招引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推动省市协同招引,吸引优质零部件企业入驻安徽。今年以来,已签约、开工10亿元以上汽车领域项目152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6个。今年6月底,2023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在合肥举办,签订150亿元产品供需合同,签约重大招商落地项目116亿元。
  同时,加强企业培育,发展“专精特新”。2023年新认定汽车行业“专精特新”企业124家,小巨人企业14家。我省汽车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419家,小巨人企业达68家。全省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户数由去年底的1087家提升到今年8月底的1234家,净增147家。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