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黄梅戏经典舞台剧《红楼梦》在省城展演
何云:经典,是代代相传的薪火
  安徽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展演正在省城火热进行,12日晚亮相的是黄梅戏经典舞台剧《红楼梦》,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何云和著名演员魏瑜遥领衔。演出前,记者采访了在剧中饰演贾宝玉的何云,她表示,用20年时间来磨这出戏是值得的,“真正的精品是能够留得下、传得开的经典,是剧种代代相传的薪火。”
  两代“贾宝玉”亲密接触
  何云是1996年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从第一出大戏《大眼睛的期盼》,到《雷雨》《小乔初嫁》,她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此番复排的舞台经典《红楼梦》,是她和老搭档魏瑜遥的再度合作,剧目一经推出便获得戏曲界及戏迷们的高度认可,常演不衰。谈及这部黄梅戏经典,何云透露,在持续的演出中《红楼梦》有一些调整,但是跟原来马兰的版本没有大幅度的改动,“我们取消了中场休息,因为现在的观众欣赏节奏比较快,以前中场休息十几分钟,包括演员改妆,现在演员改妆正常改,但是我们带紧了这个速度。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音乐是现场的乐队伴奏,有些器乐吧,也不是说多么先进,还是用民乐,就是用比较轻盈一点的手法。”
  “当然马兰老师在前面演的,包括吴亚玲老师、黄新德老师等等,那批艺术家们演得那么经典,获过文华大奖,对我们来讲是‘压力山大’的。”何云笑言,前有珠玉对自己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我那个时候年轻嘛,胆子比较大,就接下了这个任务。随着这20年一直不间断地演出,每个阶段都有提升,这批演员也锻炼出来了,但我们离老艺术家们还是有距离,好在前面有目标,让我们向这个目标去靠近吧。”
  黄梅戏《红楼梦》的两代“贾宝玉”,在现实中曾有过一次“相会”。那是2023年4月1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携《红楼梦》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当时马兰闻讯后亲赴现场欣赏,演出结束后还与一众演员来了个亲密接触,那段视频通过网络热传,一时传为佳话。“马兰老师上台和我们这些年轻的后辈们交流,其实我跟马老师接触也不多,但是见面以后又不陌生,真的可能就是因为同一个剧,同一个角色啊,我还是很激动的,所有的演职人员都非常的激动。”当天,马兰肯定了后辈们的表演,并给了很多鼓励,“她说,看好你,看好你们,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局面,希望大家放下包袱,生机勃勃地享受艺术创作创造的快乐”,何云回忆称,马兰有一句话特别语重心长,“她还讲了艺术不会骗人,要做一个非常非常有高度的明白人。”
  “宝玉”“黛玉”达成契合
  对于在剧中饰演的角色,何云的理解是,“贾宝玉被人误以为是混世魔王,叛逆,不爱读书,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这条道路,追求自由平等,他的品质是敢于挑战当时早已满目疮痍的封建思想,坚持自我,你看他对丫头和下人们的态度,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他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很尊重这些下人和女子。”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还“剧透”了剧中的亮点,“黄梅戏《红楼 梦》的亮点是由回忆开始的,宝玉在一旁看着过往的一切,在尝尽了酸甜苦辣之后,或者说望着过去的时光,流下了无法言说的泪水。这种电影式的穿越时空的开场,是极具现代感的,也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每次演《红楼梦》,何云都会被这部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学巅峰之作的戏曲所打动,她尤其喜爱剧中的台词“哪怕,爱河滔滔,红尘滚滚,我只要那口,情感的深井,正可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台词既表达了对爱情的痴诚和专一,又文辞高雅而富有诗意。”
  说到自己的搭档——饰演“黛玉”的魏瑜遥,何云不吝赞美之辞,“我们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当时的稚嫩、不默契,通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包括生活中的相处,对这部戏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觉得找到了很多共同点,当然也是戏中所要体现的,比如说黛玉和宝玉他们之间要有一个情感的共通点,精神上的契合,我们生活中也达到了共通和契合。十年磨一戏,何况我们都20年了。当然,我们觉得艺无止境,我们还向着更高的方向去做,我也希望能够继续跟她搭出一些更好的戏,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而在演出的过程中,何云也开始考虑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其实我也在想着,怎么去培养《红楼梦》下一代接班人。我的年龄也不小了,这么好的剧,还是要把它传承好,我们希望有下一代的年轻演员,能够把这个戏给它传承好,给观众留下一些经典作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