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文苑小学一老师向学校反映学校教室玻璃反光严重,导致学生无法看清多媒体黑板,建议购买窗帘遮挡,结果校方拒绝老师申请,事后老师将视频发到网上引发网友关注。近日,该老师再次发视频称被学校领导多次约谈,甚至要求她下架视频并向领导道歉等。(10月24日大皖新闻)
按理说,文苑小学陈老师作为学校职工,反映一下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况且,其建议教室安装窗帘是为学生着想,不是为自己。另外,除了陈老师向学校正式申请安窗帘外,家长也拨打市民服务热线反映过。自己的申请被拒绝了,这让陈老师感到很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无辜的学生在反光的玻璃前挣扎,无法正常地学习。因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陈老师心痛自己学生之下,将这个情况拍摄成视频,并在网上发布。
可是令文苑小学全校师生没有想到的是,近年来学校教学成果没怎么出名,却因“老师反映教室无窗帘被领导约谈”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且引发社会关注。尤其是被媒体曝光之后,学校教室窗帘也迅速安装上了,校长职务还被主管部门暂停了。
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不仅应该把孩子的学业和健康成长摆在第一位,也应该是带头虚心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的地方,而不是把职工群众意见建议当成“洪水猛兽”。退一步来说,即使学校因资金等方面原因暂时还不能给相应教室安装窗帘,相信,只要耐心地给老师或家长们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也应能得到他们的理解。正如网友留言所说:作为学校领导,校长们对于老师的建议或意见,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因为学校本身是育人的地方,而不是整人的地方。
都说教育无小事。一所小学的窗帘,竟然掀起一场风波,甚至需要“动用”专门的调查组,的确让人始料未及。这也在提醒学校和当地有关部门,对于简单问题的处理不必复杂化,更不能一出问题就先处理发现问题的人。同时,期待各地能对此事件举一反三,多把基层职工群众的建议意见乃至批评当成改进工作的“良方”,这不仅有助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还能得到职工群众发自内心的理解支持甚至拥戴。何乐而不为呢?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