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电梯
□合肥凌泽泉
  住在高层住宅里,出门离不开电梯。要是赶上停电,顺着楼梯往下飞奔,会把人累坏急坏了。小小的电梯,运载着城里人上上下下,也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每天天刚蒙蒙亮,电梯就被叫醒,嘀咚声伴着一小段音乐响过之后,躺在床上的我耳边便传来电梯的运行声。不知楼上的哪位为啥要赶早,是去机场或火车站怕误点,还是因路远怕上班迟到?反正,电梯是被惊动了,将那人急急地送往楼下,生怕耽搁了人家的宝贵时间。
  天色渐亮,电梯的嘀咚声也响得越来越频繁。经过一夜的休整,重新焕发了精气神的人们又像上紧了的发条,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送孩子上学、去菜市场买菜、到单位上班……一天的生活就在电梯的上上下下中匆匆地开了张。此时的电梯最忙,既送人又载物,小小的电梯轿厢常被匆忙出行的人挤满。这些一夜间身体充满了电的人,又要继续承受早出晚归的辛劳。
  清早的电梯里,最容易碰到的是背着书包的孩子们,他们一手拿着酸奶,一手举着蛋糕,不由得让人感到时间的紧迫。早,成了电梯里所有的人刻在眉宇间的一个字眼。其实,赶早者不外乎两类人,一类是去求学,另一类是去谋生。求学者,晚有做不完的作业,早有读不完的课文。背着沉重的书包,背负着老师和家长的希望,着实辛苦;谋生者,不仅要兜售自己的体力或智力,还要承受来自工作永不停歇的沉重压力,以及人际间有形或无形的倾轧,可一切都得默默承受,因为家里的厨房急需柴米油盐,身边的高堂需要赡养、孩子需要养育。
  尽职的电梯忙活了一大早,终于把最急的人先送走了,本该停下来歇上一口气,可那些迟起的有闲人又要出门了,电梯还得忙上忙下。不过,电梯心里很清楚,这些人和赶早者不一样,他们不是要赶时间,而是在琢磨如何打发这漫长的时光。
  中午时分,电梯常常爆满,以下班归来做饭的主妇和放学回家的孩子居多。性急人家的饭菜香味已飘进电梯口,此刻,站在电梯里的人们才感到饥肠辘辘。出了电梯,打开家门,捋起衣袖,主妇们走进厨房,淘米下锅,洗菜切菜,点火烧炒;孩子呢,也已在母亲的呵斥声中乖乖地坐回书桌旁。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饭菜上桌了,主妇方才有空腾出手来喝上一杯茶。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刚丢下饭碗,便到了上学的时间,孩子慌忙提起书包冲向电梯间,家长尾随着送来还未带齐的作业本,电梯门随即自动合上,电梯下行的速度和上学的心情一样飞快。
  天幕拉下,夜色袭向电梯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像一只只小鸟儿从四面八方归到这片水泥钢筋筑就的林子里栖息,此时的电梯里也充满了归家的温情。停好电动车,来不及摘下头盔的男人疲惫地挤向电梯里,顾不上取下头巾的女人则披着一身的灰尘步入电梯,快要被书包压弯了腰的孩子们则钻在人缝里,艰难地用小手穿过大人的腰部去按楼层按钮。
  电梯沉沉地向上升起,挨楼层送着辛劳一天归来的人们,每一声嘀咚,仿佛都是在和走下电梯的人们说着再见。
  电梯里就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上的人有着归家的安然,下的人怀有出门的急迫。上上下下的人们在电梯口不期而遇,谁也没有多看一眼对方,可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彼此都露出了匆匆的行色。
  其实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是一部电梯,忙上忙下,却一直忘了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