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从“双11”感受国货的崛起
□张国栋
  受益于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以及平台低价策略的拉动,今年“双11”用户规模、订单量均创出新高,而“国货”作为关键词之一,更是占领多个榜单。数据显示,在天猫平台,截至11月11日0时,天猫共有402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11月12日《羊城晚报》)
  今年“双11”,国货表现亮眼,可谓是国货彻底卖爆的一年。这不仅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国货的崛起。多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双11”大促开启后,国货战绩亮眼,新老国货品牌在各行业展示出强劲势头,许多国货品牌不仅可以和一些国际大牌“掰一掰手腕”,甚至在一些细分赛道上卖得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11”,年轻消费者对于国货的热情居高不下,“95后”成为平台上国货购买量增速最快的群体之一。同时,国货也在破圈,“80后”乃至“70后”也越来越认可国货品牌。数据显示,“80后”在服饰、美妆等方面越来越偏爱国货品牌。
  国货崛起并抢占“双11”消费市场的风头,不是偶然,而是一定条件下的必然。一方面,源自国人的爱国热情。如今,越来越多“好用不贵”的国货退出了国际品牌“替代品”身份,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消费者与日俱增的信任与青睐。另一方面,源自国货品牌产品质量的提升。国货从靠性价比取胜,到以品牌综合实力取胜,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品牌溢价逐渐发生认知转变。加之国货品牌加强了品牌建设,在竞争中更具影响力。诚如业内人士所言,与过去促销靠打价格战不同,随着“中国智造”不断崛起,如今国货品牌正在向注重品质、凸显特色、创新产品品类等方向加速转化。
  应该说,国货品牌更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当中,核心“硬实力”是竞争的关键,也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赢得竞争,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关键。虽然眼下“国货热”与“双11”的助推以及品牌营销有一定关系,但是细究深层次原因,则是国货的崛起无疑。否则,营销做得再好,恐怕也只是皮毛,成不了气候的。
  同时,国货的崛起,也应该是一个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的课题。经历漫长沉淀期的国货,而今已经具备不同往昔的市场竞争基础。中国有能力塑造更高品质的国货品牌,也有能力针对国潮文化供给更具个性和魅力的商品,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因此需要趁此机会,提升“硬实力”,持续创新,把握新的消费潮流,不断丰富产品,确保商品质量。同时,保障价格合理、诚信经营,强化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