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淠史杭主题展来了
今起到安博老馆看山河安澜

1961年《淠史杭画报》。黄家栋家属藏

  2023年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为纪念淠史杭工程,弘扬淠史杭精神,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水利厅和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于今日在安徽博物院老馆隆重启幕。
  淠史杭灌区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导致分水岭两侧水低田高,雨水分布不均,旱则赤地千里,涝则汪洋一片,十年难得有一年风调雨顺。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安徽人民积极投入治淮工程建设,在大别山区先后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等拦蓄洪水的水库成为治淮的先声,也为淠史杭灌区提供了源头活水。
  为了彻底改变悲惨境遇,1958年8月淠史杭灌区开工建设,到1972年9月骨干工程基本建成,14年间,近百万江淮儿女巧借治淮成果,以战天斗地的巨大热情和攻坚克难的豪迈气概,用原始的工具肩挑手抬、切岭筑渠,累计投入4亿工日,开挖6亿立方米土方量,建成了包含3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21万多座塘堰在内的淠史杭灌区,创造了渠走丘陵、引水上岗的“人间天河”奇观。
  淠史杭灌区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受益范围涉及皖、豫两省4市17个县区,实际灌溉面积1060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亩均投资最低、灌溉面积最大、唯一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特大型灌区,被誉为“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
  此次“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将于11月15日在安徽博物院老馆开幕,分为“千年夙愿”“百年伟业”“精神丰碑”“时代华章”四个部分,共展出不同时期的照片、图表350余张,不同类型的文物展品300余件套,艺术品创作、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沉浸式体验等20余个。展览已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联合举办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和安徽省文物局精品展览项目。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