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在文翁家乡见证教育公平
  《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报道 在私塾教育开创者孔子去世300多年后,汉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开地方官学之先河,开办“文翁石室”,被誉为“公学始祖”。
  文翁的家乡位于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文翁的第七十四代后人文艺,就在文翁中学任教。
  春秋乡党委书记胡竹青说,近年来春秋乡先后投入近1500万元,为文翁中学和春秋乡中心学校新建了宿舍楼,改造了教室、运动场等设施,安装了校园路灯,更换了课桌椅,增添了图书。“这些基础设施里,传递着民生温度,也彰显着政府提高公共教育服务供给能力的决心。”
  文艺和先祖文翁都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不同的是,当年文翁面对的是从零起步建设学校,文艺则见证了我国教育不断优化前行。
  多年来,我国将教育公平融入教育综合改革各方面各环节,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在舒城县,能感受到教育公平已经浸润到教育发展的诸多领域。
  “硬件上,农村学校操场全部改造,在城区新建学校满足学生增多的需求。软件上,各个学校都发展特色课外活动,比如合唱团、篆刻班、轮滑社团等,激发孩子兴趣、培养技能。”舒城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家应说。
  城区教师评职称必须有农村支教经历、骨干教师每月需到农村学校上公开课、建设城乡教育质量共同体、公开抽签进行“阳光分班”……舒城县正在努力将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到每个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