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千古江南诗山
□合肥 牧徐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的这话,用在江南诗山敬亭山上,再合适不过了。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北,乃黄山支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山中竹林成片,绿树成荫,溪流潺潺,茶香花红。山上有亭,有阁,有楼;山下有湖,有桥,有园。
  敬亭山上,大小山峰60座,但最高处只有324米。山虽不高,但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而声名远播。
  可以说,敬亭山上的确有仙,此仙,即是诗仙李白。李白生前曾七上敬亭山,敬亭山腰处有一座气势恢宏,古朴简约的“太白独坐楼”,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的。上到三楼,游客会顿感无比舒畅,吹拂过来的清凉的山风,令人神清气爽。极目远眺,远处的城市、江流、铁路,近处的山峰、坡地、茶园,一览无余,确有百看不厌之感!
  敬亭山,之所以能被称为江南诗山,是因为它曾吸引过诸如白居易、杜甫、欧阳修、韩愈、苏轼等300多位文人雅士,不少还曾作长久停留。到来后,他们纷纷挥毫泼墨,吟诗作赋,留下一篇篇佳作名篇。一座不高、不奇的山,能让众多文人雅士慕名前来,不能不说是个传奇。
  让敬亭山成为文人吸铁石的,则是南齐诗人谢朓。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他曾任宣城太守,在宣城期间,其诗歌创作达到艺术的最高峰。
  骄傲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心悦诚服过谁呢?唯有谢朓。“一生低首谢宣城”,这是后人、清朝初期的文坛领袖王士祯的论断。李白自己则言: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他更是毫不遮掩地表达仰慕敬佩之情:“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对谢朓清新秀丽的山水诗风,李白赞不绝口,将其视为创作的偶像。
  谢朓曾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写下了诸如“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等名句,至今读来依然妙得很。谢李两人,引得后来拜会敬亭山者无数。
  敬亭山,有古昭亭坊、虎窥泉、广济寺双塔等名胜古迹,古迹之外,还有故事。最让我感动和感慨的是玉真公主的塑像,篁竹园中,一尊盈白塑像,亭亭玉立,玉真公主执卷远望,眼神之中,似有些淡淡的哀怨,又有看透世事繁华的清澈。玉真公主,在翠竹的环围、掩映下,显得圣洁、飘逸。距塑像不远处,便是相思泉,是李白怀念玉真公主,泪水化成泉的地方。
  据传,玉真公主欣赏素人李白的才华,向哥哥唐玄宗力荐他,李白得以进入翰林院,但他傲视权贵,行为不羁,最终又被赐金还山。玉真公主得知此事后,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玉真公主追寻李白,隐居在敬亭山上,直至香消玉殒。
  玉真公主惜才,算得上是李白的知己,李白自然是知道的。有人解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暗指李白和玉真公主,相看两不厌。
  中国古代的很多文人,都是进则儒,退则道,官场不得志,则大都会选择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之间追求心灵的超脱,寻找真正的自我。我在山中的“太白独坐楼”和纪念谢朓的“天际阁”上沉思良久,想象着两位伟大的诗人,在远眺江城如画里的胜景,当时的心情应是宠辱皆忘吧!
  敬亭山,是诗山,也是心灵超凡脱俗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