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11月20日报道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两级法院把人民法庭建设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以“赶考”姿态,努力答好司法为民新考卷。近日,阜阳市5个人民法庭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在辽阔的皖北平原,展现新时代新“枫”景。
“就在小程序上签个字就可以了?不用去法院了?”这天,在临泉县人民法院宋集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临泉某建材公司负责人李某满心疑惑地问调解员杨晓勤。
该建材公司向张某等9人供应建材,多次追讨货款无果,李某将9人起诉至宋集法庭,请求法庭帮忙追回被拖欠的货款40余万元。
在宋集法庭,杨晓勤先进行了诉前调解,分别与多名被告进行电话沟通,逐一耐心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当事人约定分期还款,并通过微信多元调解小程序签订了调解协议。李某原以为要打上半年官司,没想到在宋集法庭诉讼服务站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仅用十多天就把问题解决了。
在河南务工的代某因同原雇主阜阳某公司之间的劳务合同纠纷,将老板蒋某和浙江某公司告上颍东区人民法院口孜人民法庭。因原、被告均在外地,书记员通过电子送达开庭传票与诉讼材料。法官在开庭前,多次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双方当事人,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运用“云上法庭”进行在线视频庭审,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临泉法院家事巡回法庭现在开庭!”2023年4月11日,临泉法院城关人民法庭的法官来到单桥镇梁塘行政村公开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吸引了100多名村民前来旁听。
已届耄耋之年的梁某夫妇三个子女因承包地问题拒绝赡养父母。老两口无奈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
经过法官耐心释法说理和乡贤的一同劝说,原、被告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
庭审结束后,法官就农村赡养老人、婚约彩礼等婚姻家庭问题,为旁听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并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城关法庭将家事审判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蹚出了一条家事纠纷诉源治理、多元化解的路径,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