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接触大量霉变玉米后,他被送医抢救
  本报讯 因在务农时接触大量霉变玉米,58岁的韦大哥日前出现突发过敏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在旦夕,被紧急转运至上海六院安徽医院进行治疗。经过皖沪两地专家密切协作,该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实施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VV-ECMO)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目前,他已回当地继续康复治疗。
  10月15日下午,57岁的韦大哥因高热、突发呼吸困难半天,被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急诊。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严重感染。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韦大哥被紧急转运至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位于中国科大附一院北区的上海六院安徽医院急诊医学科进行抢救。
  在常规机械通气状态下,韦大哥血氧仅能维持在35%左右,呼吸频率高达40余次,生命危在旦夕。据家人介绍,韦大哥平日在家务农,发病前赶着给玉米脱粒。结合病史和影像学表现,治疗组考虑韦大哥极有可能是短时间内大量接触霉变的玉米,导致过敏性肺炎,同时引发ARDS。
  临床上,对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无效、病情持续加重的患者,VV-ECMO治疗是首选。急诊ECMO医护团队在B超引导下评估血管、消毒铺巾、穿刺置管……15分钟后,成功上机。随着氧合后的血液进入体内,韦大哥生命体征维持到了正常范围。经过医护团队的治疗和护理,韦大哥的肺功能逐步得到恢复。
  据中国科大附一院EICU副主任医师王春艳介绍,过敏性肺炎又称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由于反复吸入各种有机粉尘中的过敏原物质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间质性肺病,会引起小气道、肺泡和间质淋巴细胞炎症,常伴有肉芽肿形成。这类疾病在我国农村较为常见。流行情况因各地气候、职业和环境接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50~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患病率最高。该病常在吸入过敏原后4到12小时发病,突发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发热、寒战、乏力等,双肺出现湿啰音。轻症患者一般脱离接触后几天或者一周症状消失。
  如何防治过敏性肺炎?王春艳指出,预防过敏性肺炎最重要是脱离或者远离过敏原,例如接触生物性有机粉尘或特定的化学物质时,应佩戴口罩或过滤面罩。过敏性肺炎轻度急性发作时,离开过敏原后能够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急性重症患者需要立即就医,通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甚至ECMO辅助治疗。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通讯员桂思奇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