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小菜美好
□合肥庆红
  咸菜坛是一个家庭的后盾。
  “卖雪里蕻……”“卖雪里蕻……来,自家地里产的雪里蕻来……”
  从前的冬天,似乎来得比现在早。当树枝脱去负累,田野变得辽阔,那个围着三角形格子围巾的妇人,像走亲戚一般,拉个平板车,总会来我们小区里吆喝——如今的她,早就不腼腆了。她的声音很高,如同自带扩音器,她在前边楼喊,我在家里都能听得见。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一到,在合肥,连最懒的婆姨,也会在檐下挂上几串萝卜干,几串白菜,而雪里蕻则是坛子里的主角。
  小区的大妈、大婶们,听到了熟悉的叫卖声,赶紧鱼贯而出,冷清的小区立马就热闹了起来。没多久,向阳的栅栏上,疏枝上,草皮上,包括晾衣服的铁丝上,全是青嫩嫩、鲜亮亮的笑容。刚刚走进城市的雪里蕻,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和见过都市繁华的风,似有唠不完的嗑。站在楼上,看这一块的,那一块的;这一条的,那一条的。无论晒在铁丝上,像是一条条绿色拉花的雪里蕻;还是挂在栅栏上,像是一幅幅装饰画的雪里蕻,它们都在和自己走得最近的风,轻轻私语。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觉温暖如春。我听不懂它们的语言,我猜?它们聊的无非是庐州趣事。
  小菜的一生,像极了人的一生,只有经历了各种磨砺和苦难,才会适应各种环境,内心才能变得恬淡自信。经历过风吹、日晒、水洗、盐搓、棒槌捣、石头压,在密闭坛子里发酵生长,升华成雪里蕻小菜的雪里蕻,人缘好,百搭,和任何辅助食材都可以共生、共情。雪里蕻炒肉丝、炒鸡蛋、炒毛豆、炒笋丁、炖豆腐,当然也可以下面条,现今哪个面馆不卖雪菜肉丝面,雪菜肥肠面呢!雪里蕻就是啥也不配,自个把自个炒了,味道也是极好的。
  小菜美好。当我再次忆起这个场景的时候,已是人到中年。
  一切都在斑驳的光影里,像电影里的回放,我的脑海中又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当落叶铺满了整条街,那天,我刚入巷口,远远就听到外婆和隔壁王婶的对话:“又给孩子们腌雪里蕻啦!”隔壁王婶喃喃地问。外婆开心地回应道:“是啊,是啊,没什么贵重东西给他们,孩子们就爱吃这口,我就多腌些!”
  上了年纪的人,对于困难时期的生活状态都有不可磨灭的记忆。老人们常说,家中有小菜,日子不慌张,她们总想给子孙们囤点什么。走近看到,老外婆面前又堆着一大堆蔫了的叶秆,明显已晒过青的雪里蕻,她在那又去死叶,又剁菜根。我最担心八十高龄的她,老这样择择拣拣会累坏,忍不住又开始埋怨她,可老外公却说:“你外婆就喜欢给你们储备这些,越忙她越开心。”
  寒衣节那天,我又梦到了外婆,她仍穿着那件旧大襟袄子,背对着我又在那切着什么……我正准备发火,却醒来。第二天,我把这个梦说给二妹听,二妹说:“外婆自小就偏心你,这几天你不是老抱怨吃饭没胃口吗?她不放心呢!”
  哦……熟悉的滋味又涌上心头,断了多年的记忆瞬间续接,我红了眼眶。
  春风十里,不如家常小菜,古朴的陶瓷坛有一种美好的意象。在外婆那一辈人的心中,制作家常小菜绝不是为了自己,更多地是为了自家的儿女,是在进行一种亲情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