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
要给“AI换脸”立规矩
  近日,河北石家庄一位律师在来信中反映,有的地方企业注册需要人脸识别,易被人利用“AI换脸”技术冒名注册,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维权,“建议提升人脸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增加多种验证方式,同时仔细审查身份证等信息。”(12月4日《人民日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其中,AI换脸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项技术主要运用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分析人脸的几何结构,将生成的模型映射到另一张人脸图像上,实现人脸的巧妙转换。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奇体验,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
  AI换脸技术显然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好了造福社会,使用不当就会危害社会。内蒙古包头警方通报,某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就是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熟人,尽管郭先生通过视频聊天核实身份,但“好友”却是犯罪分子用AI换脸技术假冒的。
  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把歌手换成自己;一键制作,就可以变成视频中的经典角色……一段时间以来,AI换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的二次创作,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新奇体验。可是,这种技术被滥用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比如,不法分子为了牟利,利用AI换脸技术冒充熟人实施诈骗或者盗取个人信息等,侵害群众权益。AI换脸已经严重威胁社会的安全。
  AI换脸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一种技术,通过训练大量的人脸图像数据集,模型可以学习到人脸的几何结构以及纹理信息。在生成人脸图像时,模型会根据输入的人脸图像,以及想要替换的人脸图像,通过算法生成一张新的图像,其中输入的人脸图像被替换成了想要的人脸图像。由此不难看出,AI换脸技术,能够实现“想换谁的脸就换谁的脸”,让神话故事里的“画皮”在真实世界上演,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肉眼凡胎的老百姓不是神仙,没有火眼金睛,一不小心就会被“虚假画皮”蒙骗。更严重的则是AI换脸已经被不法分子用于盗取公民个人信息。
  AI换脸有风险,需要监管及时“变脸”,监管方式不能还是“一张老脸”。一个方面是,需要及时依据AI换脸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新的管理规定,对于AI换脸的适应范围进行明确;一个方面是,对于AI换脸短视频、直播间等等需要“标签标注”;一个方面是,需要借助5G技术、大数据对AI换脸进行技术监管,给AI换脸戴上紧箍。AI换脸,再好的技术,底线是造福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