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每天一节体育课”值得期待
  □海凝
  《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实施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实施意见》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12月5日《深圳特区报》)
  随着多地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教育部今年9月进一步提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有望逐步弥补学生体质短板。在此背景下,深圳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为学生体育锻炼再加码。
  据笔者调查,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的一周只有一节体育课,有的一周两节体育课,一周超过三节体育课的学校几乎看不到。在校课时几乎都被其他科目占据。由于体育课有体育老师在场指导、监督,体育锻炼的质量明显高于课间锻炼或“每天锻炼一小时”。所以,深圳提出“每天一节体育课”,值得期待。
  从时间上来说,深圳提出“每天一节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明显多于校内“每天锻炼一小时”。而且,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也提升了。这一决策,彰显出深圳有关方面更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宁愿压缩其他科目的课时,淡化应试科目的学习和成绩,也要每天为学生腾出一节体育课,值得点赞。
  为保障“每天一节体育课”质量,《实施意见》还提出,深化教师招聘改革,进一步完善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等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保障师资力量配备;加大场地设施新改扩建力度,为体育课提供场所和设施;制定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案,开展体育素质评价,引导、促进体育课上出实际效果。
  也就是说,目前各地保障校内“每天锻炼一小时”是一种基础性、兜底性的政策安排,而深圳在此基础上提出“每天一节体育课”,则是一种升级版的制度设计。每周五节体育课,不仅对解决部分学生超重肥胖问题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成绩为中考加分。
  要想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质量和效果,既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体质情况来设计体育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不断创新体育课的形式与内容,当然也要根据体育新课标安排体育教学。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学校体育课,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是“每天一节体育课”要达到的重要目标。这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