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农业大学研发的“宝藏零食”你吃过吗?如今,不少网红零食打着“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的旗号作为卖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零食推荐,不少博主都在倾力推荐此类零食,并称其“配料干净”“健康吃不胖”,是“国货之光”。(12月7日《成都商报》)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消息称,一款被称为“湖南农业大学研发”或“湖南省农科院美食”的“翻天娃辣条”,收货后发现包装上根本没有“农业大学或农科院研发”字样,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农科院也回应称没有研发该产品而且其宣传信息不属实。同样,一款宣称“东北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或者言辞凿凿称东北农大监制的所谓“农大蔬菜卷”网红零食,其实也和东北农业大学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些借助“高学历”旗号的网红零食,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学历造假”包装而已。据有关部门抽查,个别产品甚至还存在含量与包装标识不符、含量超标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
网红产品为何热衷“学历造假”?因为这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几乎都是农业领域的技术和专业人员聚集地,打着这样的旗号,就可以披上高科技研发、高科技制作、一流标准监制的“外衣”。对于“学历造假”的网红产品,不仅消费者要关注,监管部门更要高度重视。
“虚假学历”的网红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从产品质量安全角度考虑,一些标识与成分含量不符、宣传与实际不符的网红零食,潜藏安全隐患。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而言,“虚假学历”网红零食其实是一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宣传和欺诈手段。同样,对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而言,这种“傍机构”的产品,已经损害了它们的公信力,涉嫌侵权,更无形中消减了消费者对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发产品的信赖和认可,这对于市场秩序会产生明显的销蚀效应。
对于“傍机构”、拿“虚假学历”充门面的网红零食,必须依法从严治理。当务之急,是市场监管、网信、工信、消保等机构通力协作,开展一场针对“虚假学历”网红食品的清理治理行动,对于涉嫌“傍机构”的网红零食全面检查,发现虚假宣传、质量不过关的,要依据情节从严从重处理,同时追究平台监管不力责任和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与此同时,要溯源治本,建立健全科研院校产品研发、技术支持领域监督管理机制,堵塞“傍机构”漏洞。
相关部门要针对“虚假学历”蒙骗行为开辟信息公开举报渠道,建立快速反应、联合查处机制,从根本上杜绝“虚假学历”网红零食坑蒙拐骗侵害消费者权益和科研院校公信力的现象。 □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