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开始转场越冬。
12月1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2023年度成年扬子鳄越冬转场工作。今年除了仍通过人工转场进入暖房越冬的2000多条扬子鳄外,另有2000多条扬子鳄将自行爬进人工洞穴里越冬。保护区的“就地越冬”项目将避免在越冬回捕和外放过程中对扬子鳄的伤害,为扬子鳄提供更好的越冬环境。
扬子鳄又要回暖房过冬了
12月10日上午,在位于宣城市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育成鳄饲养池,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接力将池内的扬子鳄抓起来放进三轮车里,随后运到越冬暖房内。
当天上午,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2023年度成年扬子鳄越冬转场工作。据介绍,今年有2000多条扬子鳄需要人工转场进入暖房越冬。
在育成鳄饲养池,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抓起来的扬子鳄看上去并不大。据介绍,这些扬子鳄年龄在7岁以下。工作人员很熟练地将池中几十条扬子鳄抓起放进三轮车里,虽然在他们的手中扬子鳄很少会激烈挣扎,但是当记者靠近三轮车时,明显听到车内的扬子鳄齐齐发出了嘶吼声。
被抓起的扬子鳄随后被送到越冬暖房处,从车上卸下之后,工作人员会先进行清洗,再放进配有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箱子内浸泡,达到消毒和杀菌。之后再将扬子鳄清洗一遍,最后才将它们放进暖房的池中。
据介绍,目前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工繁育扬子鳄保有量在1万条左右。保护区已经开展了19次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自2003年正式开始野外放归活动至今,共放归1608条。根据2023年野外调查结果估算,安徽省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接近1200条。
2000多条扬子鳄将“就地越冬”
今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成年扬子鳄们越冬有了新方式——“就地越冬”。
据介绍,今年有2000多条扬子鳄不需要人工搬运转场进暖房越冬,而是自行爬入饲养池旁的人工洞穴内越冬。扬子鳄“就地越冬”项目是2021年度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总投资1615万元,开展了栖息地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并配套监控、保温供暖等系统建设。
在该项目现场,记者注意到,今年投入使用的扬子鳄饲养池边有一排房子,这就是扬子鳄越冬的人工洞穴。这些房子靠近养殖池处分布了一些洞口,扬子鳄可以通过这些洞口自己爬进房子里,人工洞穴内还安装了喷淋和供暖设施,为扬子鳄们提供适宜的越冬环境。
记者现场看到,目前在人工洞穴里越冬的扬子鳄还很少,据介绍因为虽已入冬,但宣城市近期温度并不低,本周开始降温后,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扬子鳄自行爬进人工洞穴。“夏天热的时候,就有不少扬子鳄爬到人工洞穴里避暑。”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章松介绍,今年是保护区内的扬子鳄首次可以自行在人工洞穴里越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扬子鳄高密度饲养问题,实现扬子鳄定点监控、行为监测,改变人工饲养扬子鳄的传统越冬模式,改善了越冬环境,避免越冬回捕和外放过程中对扬子鳄的伤害。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曹庆通讯员刘端群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