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不知从何处读到这句诗,书的具体内容我已经忘记,这句诗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望着眼前这盏灯,我总是会想起远方的朋友和那个难忘的冬天。
我与言言是笔友,多年来常有书信往来。她的家乡远在东北,我们很少有机会见面。我们因文学结缘,通过写信的方式记录生活,将内心的秘密说给对方听。虽然通信逐渐发达,但我仍怀念写信收信的日子。那时候,我盼望着收信的时刻,刚打开的信笺似乎还带着对方余温,反复读多少次也舍不得放下。每当打开书桌上的灯,提起笔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我都能保持彻底诚实的状态,以一颗真挚的心面对一切。
几年前,我在蚌埠读高中,言言在南昌读大学,临近我生日的时候,她寄了一盏灯给我。因为我的生日在十一月,恰逢双十一,物流很慢,我甚至觉得比以往的邮件都慢。我苦等了半月有余,也没有收到那盏灯。不久,新闻上就报道了一些快递车出意外的消息。言言说,那盏灯停滞在了某地,就再也没有动过。第二年生日,她又为我挑选了一盏灯。与上年的不太一样,但也很漂亮,她这样告诉我。我收到的这盏灯,外观简洁大方,灯光温柔如月。它就这样停落在我的书桌前,如同一只寻寻觅觅的萤火虫,带给我无限光明与温暖。
我曾问过言言,为什么要送我一盏灯。她说,因为灯可以常常陪着你。后来,这盏灯陪着我熬过了高考,熬过了考研,熬过了考证考编,熬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当我为未来奋斗的时候,这盏灯始终在我的身前点亮,似乎在提醒我不要放弃。她明白,我每天在灯下读书,一夜一夜的光景都需要点灯照明;她知道,我多年来笔耕不辍,无数文章都是在灯下写成的;她了解,我需要写信给她,点亮一盏萤灯便会想起她的面容。多年来,我和她都曾面临过人生的难题,骤生波澜的时刻,我们都会需要这样一盏灯——或许我们无法相互陪伴,但我们可以相互支持。一盏灯点亮了,总能驱散眼前这一片黑暗。
我总是将自己埋在故纸堆里,眼前的灯便如一颗静谧的星球,我是这颗小小星球上的唯一生灵。灯泡圆润,光线柔和,熄灭时会有余光,许久之后才会散去。我说,这是遗留在灯里的月光。我如饥似渴地在纸张间穿行,忘记了时间,忽略了月升月落。那些在夜里读书的时光,无一不是这盏灯陪我走过的。当我处于灵感暂缺的枯水季,我会从电脑前抬起头,摸一摸灯罩,或者将开关连续按上几次,然后允许自己延宕一段时间,朝着一个方向缓慢滑行。我与言言同为写作者,她自然明白写作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灯需要休息,人也需要休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都会提醒对方。人生的征途何止万里,始于足下的不仅是那条路,更是内心的坚毅与勇气。
我时常想,那盏丢失的灯,究竟去了哪里。或许它也有属于自己的归处,我多么希望一位陌生人捡到了它,让柔和的灯光充盈自己的房间。如此,也不辜负作为灯的使命。时光荏苒,萤灯如月,光亮如新,我与言言相识十余年,这份情谊至今也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