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基层考核太“卷”,“表哥”“表姐”依旧不够用
  年终岁末,各类绩效考核工作接踵而至。近日,《半月谈》报道部分地方过于追求考核指标,考核越来越细,赋分越来越具体,有些地方千分制都不够用了,甚至搞出了双千分制。基层不得不围绕考核“打转”,大大挤占了用于落实的时间,挫伤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双千分制是啥概念?学生考试也不过是百分制,这比学生考试还“卷”!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到如此地步,令人瞠目结舌。诚然,对考核指标加以量化,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先得问一句:量化指标是万能的吗?
  对于工作“显绩”来说,指标考核可以一目了然地评判优劣。然而,基层工作本就复杂,有些事情是没有显示出来的“潜绩”,自然难以用数字和指标来衡量。但是有些上级单位没有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就直接“定指标、压责任、搞排名”,严重脱离现实情况,已经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
  考核指标驱动之下,基层出现专门从事填表报材料的工作人员,被戏称为“表哥”“表姐”。“表哥”“表姐”们天天围着考核打转,奈何考核指标越来越细,赋分越来越具体,动辄三五个要点,每个要点还要嵌套多个层次,光在研究考核指标体系上就消耗不少脑细胞。
  考核越来越密集,年评比、半年总结不够用,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日报表、周评比,这大大挤占用于落实的时间。
  为啥基层减负说了多年,“表哥”“表姐”却只多不减?因为形式主义“最省劲”,也最难祛除。有些单位认为如果不下考核指标,仅靠基层干部自觉,完成效果就参差不齐,数据上不好看。一级压一级,最后的担子只能给“无级可压”的基层单位。
  殊不知,“表哥”“表姐”们忙来忙去,折腾的是基层,伤害的是群众。很多基层干部本就分身乏术、疲于奔命,还要抽空做大量表格,严重浪费工作精力,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在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
  有的基层干部摸准了上级脾气,一味“往上看”,滋生出只顾虚功、不重实绩的念头,甚至无中生有,连夜加班找资料、补台账、挖空心思编数字,忽略群众最实际的需求。“认认真真搞形式、踏踏实实走过场”,已成为某些基层干部职工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严重影响干事创业的热情,降低基层落实工作的效率。
  考核的目的是科学评价功过得失,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挑刺,变着法子去拿捏基层干部。
  基层“指标困局”,怎么破?
  针对考核指标可能存在的异化,需要不断调整,加强对不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的清理。结合基层实际,把最共性、最关键、最要突破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类,把握好考核的量和度。多些实地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多从平日工作出发,将一个地区的既往基础和现实状况摸清楚,更多关注政策落地情况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我们绝不是害怕辛苦,而是希望累得值得、忙得有意义。”考核既是“指挥棒”,更是“风向标”,最终目的是让基层人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不是解决如何完成这些复杂甚至无意义的表格和考核。
  基层干部是干事创业的一线队伍。将他们从层层表格庞杂指标中“解放”出来,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集中精力干事,而不是被迫成为“表哥”“表姐”,才能真正干实事、创实绩。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