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过期药品,提升用药安全。 新华社记者徐昱/图
家中没有拆封、迟迟不用的药,或者已经拆封但过期的药品,往往成为烫手山芋:随便丢弃,易污染环境,还可能被不法商贩回收,再次投放市场牟利;想送到回收点,却找不到门路。
近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阜阳市市场监管部门获悉,该市经过摸排,选定一批定点回收药店,近期将向社会公布。
如何处理过期药是件大事 药品放在家里,易挥发变质,也易导致误食。特别是,老年人看不清说明书上的小字,往往等药吃下肚,方才发现药品已过有效期。此外,一些药品外形像糖,味道还甜,过期仍存放家中,增加了小朋友误食的风险。
过期药对于一个家庭都这么棘手,对于整个社会,就更不是一件小事。
根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其中有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一年因此产生的过期药品约1.5万吨。
药品回收之所以难,主要因为当前缺乏稳定可靠的渠道。
以前,阜阳市设置过过期药品回收药店,后来因重新评估而取消。回收渠道缺乏稳定性,不仅会出现回收空当期,而且还影响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需要形成共识的是:一个回收渠道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赢得居民的认同,参与者才会日益增多。由此看来,阜阳这次重新建立回收渠道,即使一时遇冷,也要有将冷板凳坐热的定力。
药品回收遭遇诸多难题 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规则与机制方面,存在回收责任不清、渠道不畅、程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如果药企、药店与民众配合药品回收是靠觉悟,不配合也不会受到指责或处罚,药品回收全凭自觉,其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只要药品回收不属于法定职责,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统一的流程,再好的短期举措,也可能遭遇不受待见的尴尬局面。
可见,药品科学规范回收,缺乏的不是短期举措,不是自由发挥,而是长效机制。
还要看到,回收、储运、销毁药品需要不少花费,市场经济条件下,倘若经费问题不解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回收渠道也可能会半途而废。
只有在强化药店和药企的回收责任的同时,建立药品回收的费用分担机制,一个稳定的渠道才能建立起来。
回收难题需从源头解决 另一方面,减轻药品回收负担,还要从源头着手。
家庭小药箱存在的目的是方便用药,有个头疼脑热、小伤小病,不至于一时束手无策。说到底,家庭小药箱存在的基础是买药不方便,不能随用随买。
实际上,这种情况近年来已经有了根本性转变。
在城市的绝大多数小区周边都有药店,24小时药店也不鲜见,更别说还有发达的网络配送。常见药品可以实现“随用随买”。家庭小药箱的功能,逐渐被身边的药店取代。居民不“囤药”也不会带来太多不便。
让药品回收成为相关单位分内职责,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成为有章可循的一件事,进而形成既接地气又具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就有望从源头上解决好这道难题。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