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
“南方小土豆”为啥能与“东北大疙瘩”擦出火花?
  为漫天大雪而惊叹、看到东北美食大快朵颐、各大洗浴中心拥挤程度堪比春运……这个冬天,东北成了全网公认的网红打卡地。在红红火火的东北旅游热潮中,“南方小土豆”被宠成了火遍全网的有趣现象,很多东北老铁直言:“俺们大疙瘩就是稀罕小土豆!”“南方”指的是来东北旅游的南方游客。来东北旅游的不少是年轻人,“小”字带着一股喜爱与宠溺之情,“土豆”则体现着南方人细腻温和的性子。
  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伊春等城市逐渐成为不少人的首选旅游胜地。一场完美的出行,既要有期待满满的出发,更要有旅游目的地真诚的回应。这次,东北没有辜负人们美好的期待,凭借看得见的亲切热情、处处能享受的精细服务、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迅速拉近了与全国人民的感情。
  一句“南方小土豆”,流露的是东北人民因游客们的满意而喜悦,反映的是理解游客的情绪、价值和需求,任谁都会打心眼里生出感动与柔情。
  为了让南方游客拥有美好的体验,向来被认为“粗线条”的东北老铁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细节拉满,城市形象加分。性格粗犷豪爽的司机师父温柔地说起了“夹子音”,向南方游客介绍当地特色美食,一句“公主请下车”,也是蛮拼的。还有细心的东北网民主动当起了导游,帮忙发帖子、拍照片、拍视频,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只为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拿出“看家本领”。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民众正成为城市故事的最佳讲述者。正是由于全民参与的共同体意识,让从东北旅游回来的“小土豆”纷纷点赞——这一趟,不虚此行!
  “面子”好看离不开“里子”可靠,城市形象出圈,功夫在细节。
  由于种种原因,网上少数人对东北有一些刻板印象、错误偏见。近年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越来越多东北的亮点开始被全国人民知晓,让东北走进了舆论关注的“聚光灯”下。但也要认识到,流量同样是把“双刃剑”。走进“聚光灯”下,意味着一举一动都会被人们反复提及,小小的负面信息也可能在网络上被无限放大。
  这个冬天,东北之所以能“稳稳”接下泼天富贵的流量,除了东北人民的热情好客之外,也离不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持续助力。很多旅游景点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网红打卡地、利用社交平台宣发等方法,将搓澡、烧烤、逛大集等充满烟火气的地方特色活动,与冰雪项目串联起来,带给游客超出预期的游玩体验,让人忍不住感慨:“东北,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回想起去年,安徽蚌埠、山东淄博也都是凭借诚意迎客、以创意出圈。如今“南方小土豆”在东北的尽情撒欢,又一次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打造城市品牌形象,要以人为本。
  服务越贴心,游客越走心。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有效模式值得参考,我们更乐见的是,更多地方管理者积极作为、主动下场,把“过客”经济变为“留客”经济,共同打好城市治理与文旅产业发展“双赢牌”。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徐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