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安博:龙行龘龘的奔腾与自信行

康熙五彩龙纹碟(清)

凌家滩玉龙(新石器时代)


镂空龙纹盘(春秋)


环形玉龙佩(西汉)


双龙镂空霞帔金坠(宋)

高丽青瓷龙纹罐(宋)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神兽之一,自古以来,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认同感形成的重要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安徽省文博机构里,收藏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种材质、各种造型的龙,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绝伦。在先民朴素的认知里,或借助在器物上绘制龙形,或在建筑上以龙的形象加以装饰,或着墨于书画,或刺绣于织物,以此希冀得到尊贵的地位、上天的庇护。
  龙,集兽的野性、人的悟性与神的灵性于一身,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被视为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刚健、智慧和尊贵。在历史文献中,关于龙的记载非常丰富。《尔雅》《礼记》《孟子》《类编》等文献典籍多有关于龙的论述。《尔雅·释龙》:“龙,春分而登天,秋风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
  中华民族对龙文化的认同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辽宁红山遗址发现的C型玉雕龙、玉猪龙,河南西水坡遗址发现的蚌塑龙,山西石茆遗址的石雕龙、安徽凌家滩遗址玉龙等都向人们诉说着龙形象的源远流长。夏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开始不断演变,出现变体夔龙、蟠螭龙以及“群龙”“交龙”形象。如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安徽九里墩墓出土的龙虎座、湖南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玉龙帛画。秦汉至隋唐时期,龙的形象由简入繁,由抽象到写实,内涵更加丰富,艺术性更加鲜明。秦代的龙纹空心砖、汉代的青龙瓦、北魏司马金龙墓的石雕柱础、唐代的四龙衔珠纹镜等都昭示着龙的形象在这一历史时期更广泛地运用到了上层社会礼制、生活的方方面面。宋元时期,是规制性龙形象的形成时期,蛇身、兽首、有爪、有须的中华龙形象形成定式。明清两代则形成了宫廷龙与多样化民间龙这两条发展路径。故宫里的五爪九龙壁、民间建筑上的四爪龙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识。
  凌家滩玉龙(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件玉龙出土于距今5800至5300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安徽发现的最早的玉龙。透闪石质地,长径4.4厘米,短径3.9厘米,厚0.2厘米。玉龙两面雕刻基本相同。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顶雕刻两角,阴线刻出嘴、鼻、眼。龙身脊背阴刻规整的圆弧线,连着弧线的两侧面对称阴刻17条斜线,似龙身鳞片。靠近尾部实心对钻一圆孔,显示应属悬挂之物,悬挂时龙头朝下,应该是为了方便佩戴者观看而设计。
  龙作为中华文明最具象征性的形象符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在史前时期多种文化中均有体现,且载体多样,有玉、陶、蚌塑等,形象也不尽相同,但均是多种生命体的艺术加工,且被赋予巨大力量与无限功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先民对龙的崇拜以及背后的宗教哲学观念、民族心理等。
  镂空龙纹盘(安徽博物院藏)
  这件镂空龙纹盘出土于安徽屯溪弈棋机场3号墓。通高9.8厘米,口径32厘米,圈足19.7厘米。盘身为镂空云纹,盘内盘踞一条长龙,浮雕龙首正视昂起,龙身阴刻而成。盘龙纹,是一种特征鲜明的卷曲龙纹,其特点是龙的身躯以龙首为中心形成圆环或圆盘状,龙头做正视或侧视。这件龙纹盘不具备实用功能,镂空盘沿与盘内龙纹极具装饰作用,制作精致奇巧,显示了吴越先民的聪明智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沟通天地的媒介,中国人将龙融入礼器之中,希望借此上达天听。
  环形玉龙佩(天长市博物馆藏)
  这件环形玉龙佩出土于安徽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白玉质地,直径4.6-5.3厘米,厚0.4厘米,表面极其光滑润亮。玉龙圆形扁平体,通体透雕成一条首尾相接弯曲如环的玉龙。龙上吻前伸向后卷曲,下吻则向后翻卷,龙舌、下吻与龙尾相接,颈部鬃毛如卷云般向后飘扬,并与角、颈相连,龙眼圆睁带眼梢,龙体仅在尾部阴刻两卷云纹以示龙鳞。这件玉龙构思奇巧,造型秀丽,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游龙遒劲的张力。
  两汉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座高峰,也是玉器工艺发展的繁荣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礼制用玉、装饰用玉及葬玉制度等。汉代玉龙佩多为装饰用玉,造型较前代更显朴质秀美、线条凝练、灵动飞扬。
  双龙镂空霞帔金坠(安徽博物院藏)
  这件帔坠出土于安徽宣城西郊窑场。高7.8厘米,宽6.5厘米,厚0.7厘米。帔坠呈心形,用两片金叶子锤压而成,中心微鼓,两面纹饰相同,中间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双龙口部打开,舌部相触,龙角向后内卷,龙身向后外卷,造型感强。边缘刻连珠纹和草叶纹,顶端一孔,用来穿系佩挂。
  帔坠,即霞帔的坠饰,系于霞帔底部,使霞帔平展下垂。佩坠流行于宋元明时期,质地主要有金、银、银鎏金、玉,以金、银为多。
  高丽青瓷龙纹罐(安徽博物院藏)
  这件高丽青瓷龙纹罐出自朝鲜高丽时代康津窑。高23厘米,底径9厘米,腹径27.6厘米。胎色灰白,内外皆施青釉,略开片。器身用白彩双弦纹将纹饰分割为三组:腹中部以黑白色釉勾勒双龙云纹,头部轮廓用寥寥几笔即勾勒而成,而龙鳞密布,笔画流畅,描画得十分写意,龙为四爪,伸向前方,似在卷云中奔腾。肩部为黑白缠枝牡丹花卉,下部为白釉仰莲瓣纹。此罐造型端庄,纹饰瑰丽,色彩优雅柔和,釉色均匀,釉面光洁,是高丽青瓷的上乘之作。
  这件瓷罐纹饰题材和造型基本仿中国瓷器。但装饰工艺是高丽青瓷特有的镶嵌法,是一件体现宋代中朝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物。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