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我的2023年,平凡而不平庸
□合肥 董静
  创作
  2023年,在报刊上发表了22篇散文,如《冬季到乡间挖野菜》《自制茶饮》《飘窗上一盆小辣椒》《端午的香包》《陪百岁老妈包粽子》《我的小小香瓜园》《虎皮兰开花》等。这些散文的素材都采撷自寻常生活,带着浓浓的烟火味,人情味,接地气,有趣味,不矫揉造作。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通篇流露出真情实感,可读性强,贴合大众审美。每每将它们转发后,都受到读友们的喜爱。
  如《自制茶饮》一文,因为喝茶会影响自己的睡眠,所以我会自制一些个人化的茶材用来泡饮,给每天的饮水增添一些特别的风味。这些所谓的茶材或茶饮,有在园子里就地取材的薄荷叶、水芹根、枇杷叶、银杏叶、金银花,有切碎晒干的柚子皮、桔子皮、苦瓜瓢和山楂片,也有在野外挖采的蒲公英、荠菜、刺刺芽、蛤蟆菜、柳树芽、槐花等。有了这些自制的茶饮,极大地丰富了饮品的口感,增加了饮水量。同时,制作时是一种愉快,品饮时是一片情趣,不亦乐乎!
  读书
  2023年,利用闲暇时间共阅读了33本各类题材的书籍,写了1万多字读书笔记。其中有文友赠送的11本,自家先生的1本,还有21本则是在家门口的悦书房借阅的。
  先生许辉的新著《长江边的〈孙子兵法〉》,我跟着《科教文汇》杂志的连载又读了一遍。近水楼台先得月,每一次的阅读都有新感触,新感想,新感悟。这些曾经让自己望而生畏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经他的解读,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尤为喜欢此书后半部分他自写的延伸阅读文章,比如,军事哲学、天时地利人和、军事与政治、完胜与赢心、不战而胜、变化之术、道家兵法思想、儒家兵法思想,等等,读后更有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作者将《孙子兵法》的全部思想,总结归纳为“完胜是兵法的最高标准,赢心是兵家的终极目标”,这是作者长期研读、揣摩《孙子兵法》的收获和结晶。
  在悦书房阅读的21种书籍,内容很杂,大多不是文学类的。如《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人间值得》《别让生活耗尽你的美好》《生活课》《自律力》《如何把话说清楚》《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把自己当回事儿》《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等,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启发点和用情处,真可谓开卷有益,也常觉受益匪浅。
  菜园
  2023年,风调雨顺,我的阳台小菜园收获颇丰。年终重点表彰几种有突出贡献的蔬菜:
  第一名:是飘窗上的一盆生长了两年的小辣椒。众所周知,辣椒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可这盆小辣椒自2022年12月中旬搬入室内,已度过了二个年头,直到现在还在开花结果中。我还为此写了篇文章《飘窗上一盆小辣椒》发表在2023年2月21日的《新安晚报》上。
  第二名:冬瓜。3棵冬瓜秧,结了6个大冬瓜,合计56斤,它成为小菜园产量最高的品种。其实这些冬瓜秧是园子里自己长出来的秧苗,它们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很是神奇。
  第三名:圆茄子。春天回皖北老家,买了两棵圆茄秧苗,首种成功。还是家乡的大圆茄子吃着过瘾,清蒸、油焖、茄盒、炒丝、做汤,皮薄肉厚,个人感觉味道远远赶超了南方的细长茄子,吃上一口,瞬间激活了沉睡多年的味蕾,味觉终恋家。
  第四名:黄瓜。一不留神,花架上的一个黄瓜长成了甜菜瓜的模样,1.6斤还高高的。自己种植的黄瓜吃到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好极了。
  第五名:香菜,学名芫荽。花盆里的一棵香菜真是喜人,出类拔萃,竟长出了黄山迎客松的势子。
  第六名:土豆。土豆花虽小,也学牡丹开。一朵小小的土豆花,养在水杯里,其花早开晚闭,大半个月依然艳丽,赞叹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亲情
  2023年5至6月间,开启我照顾百岁老妈两个月的新生活。这两个月我几乎大门不出,专心陪伴老妈,细心呵护老妈的饮食起居,听她讲那些已说了无数遍的陈年旧事。老妈爱唱《木兰辞》,这是我们每天的散步曲,我们娘俩齐唱或独唱,其乐融融。每天我会记录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常,有时会发到朋友圈,引来朋友的留言潮。一位微友的留言特别有趣,他说:会唱《木兰辞》的老太太又来了。还有微友留言道:每天看你的“和妈妈在一起”,温暖又感动,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真诚的爱的分享,你的美德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这些随手的记录,不拘形式,往往都是妈妈说到哪,我就记到哪,原汁原味,满满的乡土、乡音、乡情和乡景,两个月的时间,我一共记录3万多字。
  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无论自己有多大。祝老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023年的我,平凡而不平庸。祝2024年的我,欣欣向“龙”,万事兴“龙”,所愿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