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饭时,儿子突然说:“我老了就好了,还有退休金。”一脸幸福的情状,还用手做着捋胡须的姿势。
我诧异:小小年纪怎么有如此想法?先前可不是这样,儿子常说:“老了就不好了,有皱纹,走路慢慢的。”变化还真快。
我不禁思索:是什么改变了儿子的看法?是作业增多?还是即将期末考试,我限制了他的娱乐时间,如和他约法三章,周末上午不准看电视,晚间可看一下。可一上午的时间怎么打发?看书的吸引力毕竟弱于电视。有时我会“查岗”,虽然他在看书,可心不在焉,不时起身到卧室,到洗脸间,到阳台,心静不下来,可为了晚上能顺利看电视,又不得不按捺住性子。
我觉得应该开导下儿子,就循循善诱:“老人好看吗?”“不好看。”儿子诚实回答。“你看爹爹,满脸皱纹,手上也布满皱纹,且不能随心所欲地跑跳。老了,许多行动就不自由了,许多快乐就没有了。”我不是有意刻画老人的老态、“丑”态,而是想打消儿子不想奋斗就可享受幸福的想法。小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声说:“那不好。”睁圆的眼睛、凝心倾听的表情,似乎听进了我的一些话。
其实我小时候也有如此想法,看到大人每天悠然骑着车上下班,不需背啊写啊,活得很自在、闲适,爷爷每日只是待在屋子里看报纸,但照样拿着工资,我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马上拄着拐杖,过那清闲自在、骑车看报的日子,从而逃离那无休无止的背写。儿子现在是学习阶段,难免要背书考试,课余还要上这个班那个班。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成龙成凤?孩子成了家长手中的盆景。
这个学期,我征询小儿的意见:“报不报班?”他说:“不想。”于是我停掉了学了近五年的书画。虽然证书也拿了几本,考级也参加过几回,放弃确实可惜,但从尊重小孩意愿出发,我还是忍痛割爱了。另一方面,我怕儿子多出的空余时间,与电视、电脑为伴,浪费宝贵光阴,就增加了读名著和学新教材的任务,实际上儿子也没多出多少空余时间,也许“老了就好”的言论由此而发。
我思前想后,觉得还是给孩子松绑为好,让他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教室固然可以给我们灌输许多课本知识,弹琴学画可以增加许多才艺,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就这么流失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就此和他们擦肩而过。小孩不是我们手中的棋子,他也是如小鸟、小兔、小鱼儿一样的动物,他们有他们的天性和空间,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回归自我。
“老了就好”不应是他们的感悟,而应是由衷欢呼:“小孩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