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胡竹峰:要砍下柴,更要驮得起
  





  第十届冰心散文奖与第五届茅盾新人奖获奖名单近期相继公布,我省作家胡竹峰同时摘得两项大奖。就其创作之日夜兼程和获奖的高光时刻,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日前采访了胡竹峰。
  胡竹峰,1984年生,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五卷本“胡竹峰作品”,《空杯集》《墨团花册》《中国文章》《雪下了一夜》《惜字亭下》《黑老虎集》《南游记》等作品集三十余种。曾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丁玲文学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奎虚图书奖、刘勰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滇池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红豆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介为多种文字。
  道在眼前,道在天边
 新安晚报:您得过两次茅盾新人奖提名,这次得到这个奖了。从提名奖到主奖,心理上有什么变化吗?
  胡竹峰:得奖的心态是守株待兔,甚至连守株也不必,兔子从天而降。年轻时候当然对很多事会期待,如今明白一切不能强求。强扭的瓜不甜,菜园之瓜能强扭下来,人生的瓜强扭也是徒劳。
  得奖当然高兴,新年得新人奖,很新鲜,这是文学之神恩赐的一件新年礼物。跟那么多优秀的同行一起得奖,与有荣焉。越来越觉得文学道路艰难,道在眼前,道在天边。
  新安晚报:您怎么看待文学奖?
  胡竹峰:回看自己,人生真像条大河,稍微一点波折,就会拐弯,拐弯,再拐弯。文学道路上遇见了很多前辈,承蒙他们提点我,校正我。更有幸得到一些文学奖,给我鼓励,给我自信。文学奖就是文学长跑路上的凉亭,人是需要鼓励的。总是泄气,哪怕是钢铁也都会失去精神。
  新安晚报:您怎么理解新人的新?
  胡竹峰:以前不喜欢自己被当成青年作家,不喜欢被当作新人。如今知道年轻的好,更知道新人的好。新,意味不陈旧、有锐气。新字右边是斤,斤在古代是指斧子之类。《说文》解释:新,取木也。本义为打柴。我在乡下砍过柴,很不容易。砍柴不容易,驮回家更不容易。作为新人,要砍下柴,更要驮得起。
  新安晚报:茅盾新人奖,是对创作趋势的一种肯定。这些年您也写了不少本书,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如何让自己一步一步靠近茅盾新人奖这个荣誉的?有没有一些所谓认知上的“决定性时刻”?
  胡竹峰:放松了,终于知道自己是谁,慢慢能够认知到很多事情的真相,譬如苦难,譬如荣誉。三十岁后,完全接受自己的美好,接受自己的缺陷。写作到今天,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写,但知道什么东西我不能写;不知道能做好什么,但知道我做不好什么、做不了什么。明白自己的无能和无能为力,所以不会在无谓事情上浪费时间与精力。过去不勉强别人,如今连自己也不勉强了。
  在文学里完全做自己
  新安晚报:大家知道胡竹峰最擅长的领域是散文写作,此前在这个领域里也拿到了非常多的荣誉,您对散文写作的理解是什么,或者说好的文章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
  胡竹峰:临近而立之年,就放弃了写得好和写得不好的概念,因为文章不是好或者说不好这么简单,阴与阳,好和坏,还有非阴非阳,非好非坏,所以不会执着于这个东西。老早就有个信念,要在文学里完完全全做自己,每篇文章每本书甚至每句话都属于自己。别人的文章我写不来,但我的文章别人也写不来。
  刚写文章的时候,追求感人,追求流畅,然后又希望辞章灿烂、玲珑。现在都放开了,写我的心,一点心意一点心事一点心情,如此而已。现在每写散文,给自己立两个规矩:
  靠近古人,借鉴从中国文章因袭下来的传统。
  下笔要有当代的腔调、笔法、思维、情趣,让文章呈现复杂的活生生的当代性。老庄、孔孟、唐宋八大家乃至明清小品的时代,远不如当今繁复,我希望文章简单的线条有更多信息。
  新安晚报:前不久您凭借散文集《雪下了一夜》获得第十届冰心散文奖,这也是个比较有分量的文学奖。好像您个人散文创作也是以精致典雅著称,并且带有浓郁的古风。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胡竹峰:在我心里,所有的文学奖的分量都一样,无所谓大小。这年头,别人愿意给你一个掌声一个拥抱,总比写匿名信、造谣、中伤、发冷箭好。对吧?
  生活难逃一地鸡毛,难逃泼烦的日常。文学是避,避开那些粗糙、辛酸、痛苦、算计……回到心灵的精致典雅,如此才好。活到一定年纪,任谁都触到了世间的真相,很多人事不能深究,经不起推敲。索性进入文学世界,重新构建一个优雅美好的文字桃源,一来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何尝不是构建自己的精神堡垒。
  有时候独坐书房,静夜自思,看着满架的书,顾盼自雄啊。有兴时,再作一点文章,一笔笔纵横八万里,进退自如,真是大快意事。倘或人海中有人能读到我的文章,希望他可以获得一些小小的慰藉与温暖,用我的文字稍微给他冲淡一点点生活的乏味或者无聊。
  至于古风,我们的故事都是从古至今说过来的,未来如何谁也不知道。从古至今那一股文脉,是一代代人的智慧啊,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我倒是觉得一个中国人,作文章有点古风,应该是分内事。
  新安晚报:这次新人奖也有网络文学块面,现在大家对网络文学的理解好像和前些年大有不同。您认为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胡竹峰:如今网络的传播和阅读,差不多是主流了,网络势大。店大欺客,何况势大。倘或就阅读而言,网络也好,纸本也好,包括过去人使用的竹简木牍,都不过是载体。载体在变,人总要跟上时代的。线装书固然风雅,当代怕很难执着于那样的形式了。
  读过一些网络文学,娱乐性很强,读来愉悦。中国文学过于注重载道或者言志,网络文学不谈那些大道不谈那些鸿志,读来受用。受用就好,滚滚红尘,没有那么多受用的地方。
  别人比成名,我愿比成器
  新安晚报:茅奖是中国文学的标杆性奖项,这个新人奖会不会对您的创作方向和计划产生什么影响?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胡竹峰:不会改变任何创作方向和计划,得了一个又一个文学奖,倒是会让自己更认真对待写作,一来是要对得起自己,二则不辜负评委送给我的一个鼓励。接下来有几本旧作再版,譬如《击缶歌》《民国的腔调》《不知味集》《茶书》。
  新安晚报:很多人都说您成名早,您怎么看成名?
  胡竹峰:张爱玲得意早,才有资格说一声“成名要趁早”。文学怕早就过了让人成名的时代了。文学是我的生活,写文章不是为了成名,而是为了成我,让胡竹峰更胡竹峰。锅碗瓢盆的生活,都是临本摹本。文学可以让人保留一点点自我,多荣幸啊。别人比成功,我愿比永久。别人比成名,我愿比成器,如木器、金器、陶器、食器、酒器、兵器……哪怕小器,器里自有天地。年轻时候喜欢一盘散沙的状态,现在不够年轻了。
  新安晚报:有焦虑吗?据说很多作家都会焦虑。怕不怕自己写不出来呢?
  胡竹峰:我接受生命给与的一切,忧伤、愉快、病痛、健康、成功、失败……
  忧伤了,才明白愉快的宝贵;病痛了,才知道健康的美好;成功了,才能体会失败有多难熬。换个说法,愉快不会太久,人人难免忧伤;没有谁永远健康,疾病就在隔壁;更没有一贯的成功,生命归根结底是失败。能够接受失败、忧伤、病痛,能不能写出文章似乎没那么紧要。
  新安晚报:对更新的新人有什么好的建议?你个人喜欢的作家是哪几位?请简单说说原因。
  胡竹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哪敢有什么建议。我读过很多年轻人的作品,写得好着呢。我愿意和他们同行,说几句共勉的话吧——
  守,守清,守净,守得云开见月明。
  变,转变,渐变,变通唯在片时间。
  只守不变,墨守成规;求变不守,根基不牢。
  喜欢的作家太多了,古代那些作出经史子集的人,他们都是我文学恩人。当代同行里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人。去年我读到包倬的《沉默》,卓越,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林森的《心海图》,构建很大;魏振强的散文集《村庄令》,柔情入骨;最近读到洪放的散文集《幽深之花》,多有禅意;张扬的《纸书》,吞吐万千;陆春祥的《水边的修辞》,津津乐道里充满了细节之美。
  每每听人说当代没有好作家,只能笑笑。好作家不声不响不争不抢,需要有缘的人去发现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