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琴与路
  第一次听到古琴曲,是在黄山。
  七八岁时,偶在黄山听到古琴曲《酒狂》,曲调时而激荡回肠,时而低声叹息,不同于琵琶的小弦切切如私语,不同于竹笛划破长空的凌厉,更多的是历史沉淀下的厚重与浑厚的余音。
  仅此一闻,便入心底。无奈的是,最终我还是拿起了小提琴,颇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感,常幻想自己有一把仲尼式的黑色古琴。
  自上了初中,我连小提琴也没碰过,更别说抽出时间纸上谈兵地去研究古琴了。“整个八年级,几乎没人听过古琴的音色,更别说会古琴了”,不久前,音乐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意识到我对古琴喜爱的火苗从未熄灭。
  一日,我心情烦躁,听起了古琴曲《梅花三弄》,听着散音的深沉,中、高泛音的融合,夜幕降临后,月下绽放的梅经历霜雪时,冰凌碰撞的声音……忽地,心中有一丝触动。古琴正如这梅花一般,纵然被冰凌包裹,却美丽依旧。只不过,需要等待春天的到来罢了。
  没人否认,古琴独特的美。古琴居于君子六艺之首,十三徽位如星宿,漆身古雅如碧霄。古琴一奏,气定神闲;七弦齐响,抚音深广。曾经的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梦想,而现在,我好像有了。
  我想让古琴、汉服被更多人知道;我想让人们透过她们,看见大唐盛世的繁华,魏晋时期的风流,春秋战国时的大义……纵使我现在微不足道,但是没有关系,路虽长,行则将至。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2023届9班闻陈冬阳 指导老师:储谦
  老师点评:本文文字朴素,清新自然,表达对古琴、对青春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只是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传承。我们要坚信,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里定然有历久弥新的宝藏;只要我们再多一点耐心和信心,梦想一定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