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俊为李正鸾女士画的像。
“回想起来救命之恩尚未报答,应该知恩图报,才能心安。可是时隔多年,虽经多次寻找打听,均无下落。找不到她,如何报答呢?”这是祖籍安徽的李同俊老人2005年在笔记本上写下的心声。就在几天前,老人怀着多年的遗憾在台湾离世。1月13日,老人的外孙女萧女士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本泛黄的笔记本,其中一张女孩的画像和几页文字才揭开这段尘封70多年的往事。
生死关头获两根金条换命 1月15日中午,记者听萧女士讲述了这段多年前的故事。“外公是参加抗战的老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留在南京工作。”萧女士介绍,其外公22岁时在南京某处担任管理员,负责图书登记、壁报抄写等工作。
1948年7月的一天晚上,李同俊遭遇了差点让其丧命的事情。根据笔记本上的记述,当晚一位长官在他寝室的皮箱里发现了枪支,但他本人并不知晓为何会有手枪藏在房间。
“在那个年代,有武器很大概率会被判处死刑,即使外公是被冤枉的。”萧女士说,当晚李同俊就被迫签下了检查表,长官告诉他只有拿金条才能保命。
但一位背井离乡的年轻人身上根本没有什么钱,哪来的金条换自己的命呢?根据记述,李同俊悲愤交加,无助地坐在宿舍,心想自己应该就此丧命了。没想到的是,这时有人来敲他的房门。此人正是画中这位名为李正鸾的女生。
她将一个沉甸甸的纸包交给李同俊,说了句“不必多说,争取时间”便转身离开,纸包里正是两根金条。李同俊来不及思考便上交金条成功保命。
多年想报恩却打听不到人
这样的救命大恩,李同俊岂能不放在心上。事情过去了几天,李同俊平安无事,并照常工作,但心里总是惦记着当晚的事。后来,李正鸾再次去图书室借书,通过询问,李同俊才知道原来是女孩刚好听到他被审问,发现事态严重,决定出手相救。李正鸾走了30分钟山坡路回家悄悄拿了哥哥的收藏交给李同俊。这让他十分感动,并承诺一定偿还。
李同俊一直牢记恩情,但没想到半个月后,因为战乱,李同俊南下,李正鸾则跟着家人回到了芜湖乡下老家。自此,俩人再也没有见过。李同俊用尽各种方式依然打听不到恩人的消息。
萧女士说,其外公的笔记里面有写到,和李正鸾相识在图书室。李正鸾常常写文章投稿,李同俊帮她刊发。笔记本中有10页内容完整地记叙了事情前因后果以及他对恩人的感激之情,李同俊还精心为李正鸾画了一张像作为纪念。
外孙女想帮老人完成心愿
萧女士说,“外公写下这段故事的时间距离事发已经很多年,但透过他的文字,还是可以深深感受到外公当时的紧张、害怕、无助、惊喜和感谢,我知道他真的非常想报答李正鸾的救命之恩!”
萧女士告诉记者,她也问过母亲是否知道这段故事,得到的答案是听老人提起过,但不知具体情形,直到老人去世,这本被他珍藏几十年的笔记本才被家人看到,于是知晓了这段感人的往事。
就在一周前,李同俊老人去世。其外孙女萧女士和家人便想帮助老人完成遗愿,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找到李正鸾女士或者其后人。
“透过外公笔记里面的资讯推测,她应该也是安徽人,如果还在世,应该已经90岁左右了。”萧女士表示,即使希望渺茫,还是很想试试看。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有相关线索,欢迎拨打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的热线电话0551—62639900反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