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
利辛望疃过渡牛场:智慧养牛让“牛产业”更牛

  肉牛耳朵上戴着黄色的智能耳标。 

  今年,安徽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利辛县积极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加快肉牛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月21日,记者来到了利辛县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望疃过渡牛场,实地探访利辛县“智慧养牛”的全过程。
  这家牛场占地338亩,存栏8000头,年出栏1万头,其中包括秸秆综合利用中心、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数字信息化应用管理中心、TMR全日粮中央厨房及配套集中配送中心、标准化牛舍、青贮饲料池、干粪堆集发酵车间和草场等,可辐射三万头肉牛养殖生产。
  记者了解到,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心,废弃的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等分别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变成牛羊可食用的饲料。据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亚成介绍,这里的牛饲料原料中,秸秆占九成,每年可消耗秸秆约100万吨。
  在标准化牛舍,记者观察到,每头肉牛耳朵上都戴有两个黄色的智能耳标,上面写有数字编码,每头牛都会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号码,用于跟踪其在产业链上的移动和参与各个环节。高亚成介绍,智能耳标可以收集包括养殖环节、饲养、疫苗接种、饲料来源、运输、屠宰、加工在内的相关数据,以确保产品的可追溯。
  此外,牛舍内装有AI摄像头,可实时盘点牛只数量和位置;牛舍还安装了智能饲喂感应器,可达到精准投喂的效果;牛床是用复合发酵菌种堆成的,不仅能消除牛粪异味,最终还可以自动发酵成有机肥。
  欣浩翔公司还搭建了“徽牛云”智慧平台,一头牛从哪里来,打了什么疫苗、吃的什么饲料、生长状态如何……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徽牛云’大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打通养殖牧场全业务流程,实现从入栏到出栏的全程可溯源。”高亚成告诉记者,通过提高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预计每出栏一头牛可节约成本100元。
  “我们正积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将建立年产3万吨牛肉精深加工厂、10万头肉牛屠宰厂,并打造社区门店、牛肉快餐连锁店等。”高亚成表示。
  截至目前,利辛县有肉牛存栏量8.87万头、饲养量12.5万头;肉牛规模养殖场344家,其中万头以上肉牛养殖企业13家。利辛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牛办主任汪伟表示,将以肉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做好“三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发展“牛文旅”,打造“牛品牌”,做好“牛文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