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的宣繁秋、袁泉两位馆长,同时也是两位文物收藏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多次深入徽州地区,收集、整理、保护散落在民间的楹联匾额五百余块,涵盖堂匾、寿匾、科举匾、书房匾、旌表匾等近10种类型,大多关乎安徽的历史文化、重大事件、历史名人、民俗民风等。近日,宣繁秋馆长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匾额虽言辞简短,却呈现优雅厚重之大美,每块匾额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堂匾“敦厚堂”
(近代实业家张謇所题)
据宣繁秋馆长介绍,一般堂匾的产生宗旨有三种:一是颂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匾不仅仅用在祠堂,还常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等处,它的功能都是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有一块非常有名的“敦厚堂”匾。“敦厚”出自《礼记·经解》中的“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一般指人的性格诚朴宽厚,这里作为堂匾的联文,用以教育族人,与人共勉。这块堂匾上款为光绪二十九年九月(1903年),落款处书写着题匾人“通州张謇”,而张謇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实业家,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这块匾是2002年我们在黄山市休宁县征集来的,它的匾面通体素色,匾心采用披麻挂灰髹漆工艺,大字为手书。”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通州(今南通市),生于江苏省海门厅长乐镇(今海门区常乐镇)。他是清末状元,曾授翰林院修撰,但他却毅然放弃仕途,发出了“父教育,母实业”的深沉呐喊。他创办大生纱厂,开民族轻工业之先河,立中华民族品牌。勠力实业救国,教育兴邦,“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张謇曾这样勉励自己。张謇一生创办了3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他的名言荡气回肠:“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寿匾“宝婺星辉”
(改革家楷模孙家鼐所题)
他是咸丰年间状元,晚清四朝元老,光绪皇帝师傅,武英殿大学士;他是创办、保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第一功臣;他是中国师范、医学、政法教育的倡导者,民族工商业的先驱;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部长、最后一位“文正”;他的弟子还有辛亥元勋孙毓筠、柏文蔚、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他就是中国改革家楷模、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孙家鼐。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内,高悬着一块由孙家鼐亲笔题写的匾额“宝婺星辉”。宣繁秋馆长告诉记者,“宝婺星辉”是孙家鼐送给他的朋友汪世培之妻子沈氏七十大寿的寿匾。匾额上款:“钦点翰林院修撰大学士管理学部事务大臣孙家鼐为”;下款:“汪世培之妻沈氏七秩(秩:十年)荣寿。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冬月穀旦(穀旦:吉利日子)立”。
寿匾“宝婺星辉”为楷书四字,字体骨力内涵,风姿洒脱。该匾制作精美,寓意丰富。“宝婺”之“婺”,即二十八星宿中北方的婺女星,通常用来代指女性,即此匾一般是用来赠给女性长辈,用璀璨的星宿来比喻受匾人光辉亮丽的人生,寄寓了题匾人美好的祝福。宣繁秋馆长告诉记者,别小看这幅匾额,它可是大有玄机。“你看它通篇饰以重重吉祥图案,其祥云寓意着‘福从天降、洪福齐天’。其中的蝙蝠、圆寿寓意着‘五福捧寿、福寿双全’;石榴、柿子、桃子、橘子,分别寓意着‘多子多福、事事如意、长命百岁、福善吉庆’;琴、棋、书、画四艺雅集,象征着‘国泰民安、文运昌盛、康宁幸福’。此寿匾华贵典雅,是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珍品。”
题匾人孙家鼐是清咸丰九年的状元,累迁内阁学士,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由孙家鼐等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唯一幸存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教育转型的奠基石。因为有了京师大学堂,才有了北京大学,后来才派生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作为首任京师大学堂校长兼教育部长,孙家鼐功不可没。
寿匾“劭农笃祜”
(“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所题)
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还有一块寿匾,它的题匾人同样大名鼎鼎,那就是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国务总理,“北洋三杰”之一的合肥人段祺瑞。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他是北洋政府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这块寿匾题为“劭农笃祜”,据宣繁秋馆长介绍,匾中的“劭”为高尚美好之意;“笃”指品性忠诚、厚重;“祜”则为福之意。“匾额赞扬的是希干先生品德高尚,并且祝福希干先生福寿无边。”板面整体朱漆金字,层层叠叠地披麻、刷漆,做工十分考究。边框采用锦地万字纹为饰,寓意福寿无边。边框的中间各雕有富有吉祥寓意的戏曲人物图案,给人感觉异常的古雅、庄重、大方。
“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匾额大都辞藻华美、言简意赅,集字、印、雕、色于一体,是美的结晶;又因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宣繁秋馆长表示,匾额以简洁的文字、深厚的涵义、优秀的书画、精湛的雕篆、悦目的漆饰,高悬于门首,与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