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起电影《蛋炒饭》,一道“菩提玉斋”令人过目难忘。所谓“玉斋”,极尽朴素,未有任何装饰。待一勺入口,方知内有乾坤。各类食材融为一炉,蒸炒之中,尝尽人间百态。
看似简单的蛋炒饭,却有万般变化,人称“金包银”的艺术。衡量一道蛋炒饭的好坏,人们经常会套用厨子的说辞,所谓蛋包着饭,粒粒散发出金黄色的釉质才叫好。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蛋是不是包着饭,纯粹是技术问题,好不好吃是硬道理,拿什么配着吃才叫极致的享受。而为了这个“搭档”,有时候,蛋炒饭往往成为了一顿饭的“配角”。
说起蛋炒饭这件事,大江南北差异很大。在我省北部,炒饭的选材更接近于扬州炒饭,什么胡萝卜、玉米、黄瓜,只管是时令蔬菜,统统放进来。这种什锦化的做法,更突显的是北方人对新鲜时令蔬菜的需求。而在吃一碗什锦炒饭的同时,几碟小菜是不能少的。
阜阳一带盛产疙瘩菜。那又粗又圆的“疙瘩”洗净,进一只坛子里“修炼”一阵,待出坛后,便孕育出咸鲜略带芥末味的口感。腌好的疙瘩菜细切成丝,拌入香菜、花生,一勺香油让这道凉拌菜活色生香。一勺饭、一勺菜,或将菜撒入炒饭中,急速入口,再平凡的蛋炒饭也经不住这浓香四溢的“侵扰”。有时为了这一口应景的小菜,阜阳当地人常常是先小酌、再炒饭,总之,要把这凉拌疙瘩菜吃到极致才“善罢甘休”。
另一道佐饭的小菜便是阜阳人家常吃的酱豆。要说这道小咸菜真是很神奇,上过央视“舌尖”,引来无数粉丝,就因为那股黄豆发酵后的特殊香味,令人垂涎不已。会吃的主儿,常常将西瓜瓤一起拌入酱豆里发酵入味,这便是酱豆的升级版——西瓜酱。吃的时候放些肉末、洋葱,急火煸炒,热热地铺在米饭或炒饭上,堪称下饭的佳品。蛋炒饭配一碟趁热出锅的酱豆,让炒饭瞬间变得油润,酱香饭香直冲鼻孔,一顿豪华大餐也吃不出这味儿。
阜阳人的饭碗里喜欢来几个小菜,位于皖东地区的滁州人民觉得还不过瘾,吃顿蛋炒饭还不得多整几个配菜?于是乎,在滁州这个地界,吃个炒饭就有了如下这样一幅场景。
滁州地区的明光、定远堪称好吃的县城,早上请顿蛋炒饭绝对有面子。约上三五好友,找个野摊,先点好几份蛋炒饭,然后就将注意力集中到店面一角,那里堆放着10余个盛满各色小菜的搪瓷盆。盆里必有特色辣炒鱼干、辣豆腐、土豆丝、咸菜丝,还有各式小炒时蔬,大盆摆满了一整个墙面,这气势着实令人感叹。更让人感叹的是,所有小菜免费吃,一碗香葱蛋炒饭,就着满盘的小菜大快朵颐,十分惬意。饭后别忘了在汤桶里舀上一碗红绿豆熬煮的汤水,清热解腻,全身的汗毛孔都透着舒坦。
也别小瞧了蛋炒饭这“主角”的光环,当地的小摊子炒饭总是先甩上一只土鸡蛋,搅匀炒散,再放入香葱、胡萝卜丁,用炸好的土菜籽油快炒细煸,为一碗优质蛋炒饭打好了底子。一碗炒饭粒粒分明、吃口干香,这才算是合格产品。
总是有外地食客感慨,炒饭配十几样免费小菜是否太夸张,以致成本过高、影响收入云云。一听到这儿,豪气的滁州人总是手一摆,“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要啥钱?还有店家摆上二三十样小菜呢!”
要说豪气,似乎江淮地区的蛋炒饭少了这样大摆小菜的气度,但在口味上更刁钻。
肥东人管蛋炒饭叫“油炒饭”,似乎油大些才能吃出炒饭的香。不过,肥东炒饭的油却并不在饭本身,而是一道特制的佐餐好料。新鲜的红辣椒洗净细切,拌入蒜子腌制。两样食材破壁后迸发出的强烈的辛香味相互中和,形成了辣酱的底味。会吃的肥东人将辣酱倒入辣椒蒜子中,辛辣之余平添了几许酱香、咸香味。不需要过多的小菜配饭,只需浇上一两勺蒜子辣酱,再佐以腌豆角、萝卜干等小菜,一碗平凡的油炒饭就变得热辣鲜香起来。赶一大早,来一份这样火热的蛋炒饭,直吃得大汗淋漓、浑身通透,最后用一小碗清淡的紫菜蛋花汤稳住阵脚,这才叫肥东蛋炒饭的标配。
鲜香、热辣、豪气,似乎都不能完全诠释蛋炒饭的内涵,不过在主角与配角的转化当中,一口炒饭能吃出百味,幸福感、获得感还是爆棚的。
笔者认为,更高质量的幸福感终究还是来自家里温暖的厨房。炒饭可以随意,喜欢啥放啥,最好是上一顿的剩菜烩到一起,百味融合,再与隔夜冷饭交汇碰撞,那鲜香的菜油慢慢浸入饭里,最后用香葱收尾。满满一盘盛上来,暖了无数夜归人的胃。
蛋炒饭说起来简单,却是包罗万象,不同的地区演绎出无数种做法、吃法,但总有一股香味相伴左右,咸鲜四溢、缺一不可,令人食指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