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回家过年
□合肥 梁华春
  过了腊八节,“过年回不回家?如何回家?都准备了哪些回家的年货?”成了科室大姑娘和小媳妇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她们中午在休息室中叽叽喳喳,坐在半墙之外办公间的我,只能如吸二手烟一样,洗耳恭听。
  打算抢票回家的是老家成都的小李。自从交了辞职报告后,她总逮着侯主管问公司的批复何时下来。在外工作已经五年的她,至今还没有男朋友。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现在和同事再说“父母催着回家相亲的事”,笑声里都带着一股甜甜的味道。
  外号“大锤”,和小李是大学同学又是闺蜜的小文,对小李的掌故颇为熟悉。她绘声绘色地模仿小李和父母视频说话的方言语调,引得一众笑声如一树桃花纷纷绽放。笑声还没全落,小文“嘘”了一声,小文男朋友来电话了。
  通话一结束,小文一口的阜阳腔就遭到了小姐妹的模仿。一时间,小文和男朋友约定晚上去买年货的话语,在房间里乱飞。气急败坏的小文忙着追这个追那个,要撕烂小姐妹的嘴。
  笑声过后,巢湖小夏登场了。考过教师证的她,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她抛出的话题是,作为新媳妇,她该在哪家过年。一时间,是在婆家过年好,还是在自家过年好,新媳妇如何见公婆,上门需要带哪些礼物,又成了热烈争论的话题。
  侯主管慢条斯理地说,她和老公是高中同学,大学期间就奉子成婚了。老大是女儿,在上初中。老二是儿子,在上幼儿园。老公和她家都在市里,她和老公之间没有在哪家过年之忧。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侯主管话一结束,小姐妹直夸她是人生大赢家。
  就在这时,妻子给我发来了信息。她问我要身份证号码,准备在网上开始抢大年三十的动车票。在上海工作的儿子也来凑热闹,新婚燕尔的他在自家群里发问“今年在哪家过年?”
  得!听来听去。“回家过年”成了我需要面对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