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临北老街
□李星涛

老街码头


  临北老街 

  古城临淮,南绕群山,北带淮水,东接盱眙,西交怀远,又有津浦铁路横贯其中,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实乃江淮南北之咽喉,镇锁淮水之要地。临淮在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南齐建武元年和梁天监六年,北魏两次派兵进犯临淮东城。战斗中,魏军于东城夹淮筑城。其所筑城池遂命名为“魏城”。不久,“魏城”和“东城”又统称为“钟离城”。隋开皇三年,又更名为“濠州”;北宋年间,为镇住喜怒无常的濠水,人们于城内铸三头铁牛,钟离城又随之易名为“三牛城”。洪武元年,朱元璋为纪念自己发轫之地,又重新赐名临淮为濠州城。当时,濠州城外建有大东关、小东关、南关、北关、西关等市,临北老街便隶属于北关市。
  每次战火和水患均对临淮古城造成极大的破坏。其对岸的北关居民好多住房就是用古城被毁坏了的城砖建立起来的。康熙七年,强烈的地震,使濠州房倒城崩;雍正年间,濠水又把城墙冲倒数丈,到了同治初年,濠州城内已仅存南门和西门了。而此时的北关老街,竟然在原有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成为民国前后淮水岸边有名的商埠,也就是现在的临北老街。
  传说
  临北老街以街中心的东园渡口为中心,向东沿河岸逶迤的一条街为东大街,长约八公里,向西沿河岸蛇形伸展的一条街为教门街,长十公里,其居民大多为回族;向北的一条街长约十六公里,其势宛如利箭,直射淮河大坝,名为关口街。三条大街成“丁”字形排列,临高俯视,给人以牢固威严的气象。老街街道不甚宽广,均十米左右,中央皆青石铺成的甬道,约一米宽窄,因长年风雨剥蚀,脚步踩踏,青石上已留有明显的凹痕,幽幽烁光。两边店房全为砖瓦结构的敞门店铺,砖是城砖,瓦是鱼鳞小瓦,均不知是何朝代烧制,只是那么排列叠压在一起,筑成一种复合的历史。
  东大街建有各种店铺、茶园,教门街设有花生街、青果行、粮行,关口街搭建起饭店酒肆,良友戏台。明清时,从北京到南京的驿道正好顺关口街道,自临北老街中心穿越而过,渡口附近并设有驿站。驿站的旁边,有一大的商号,名曰“金玉城”,其经营者为“金献西”,主要经销五洋、杂货、中药批发。其货物发售到下游五河、泗洪、盱眙、嘉山、凤阳、定远、怀远。淮河里的“华顺”客轮也把这儿专门设为一站。金玉成的后门紧靠码头,采购货物的船只回来,几十个工人日夜不停地卸货,三天时间才能卸完。当时,为金玉成商号外出采购的人员遍及东南沿海,以上海“申庄”的人数最多。
  临北老街东端的河畔立有一只断头石鸡。传说,临北老街的河段上曾经有一座桥,名曰“蜈蚣桥”,是一只千年蜈蚣遭贬下界搭成的。这只蜈蚣太贪玩,动辄就浮出水面,过河的人常常因此堕水身亡。玉皇大帝为看管好蜈蚣,又派一千年公鸡下界,专门监管蜈蚣。一年元宵节,临北老街举行春日狮子舞会,公鸡观看狮子舞过于沉迷,竟忘了自己的职责。蜈蚣便趁机浮出水面,弄翻了过往的帆船。帝怒,一个响雷,击落鸡头。如今,断头公鸡依然立在河畔,断裂处宛然可见电火黑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说不完的神秘话题。在这里,我们先不说蜈蚣桥的真伪,但淮河在清咸丰三年以前有座石桥,倒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据《凤阳县志》记载:“临淮城北有浮桥一座,桥船五十只,马船四只……”又有诗为证:“淮水望深深,飞梁倚碧浔。断虹重百丈,横锁绝千寻。灯火连河市,波涛慰客心。不愁衣带隔,坦坦履能任。”想那几十只河船,一字排开,用铁链连成浮桥,远看,可不就像是那蜈蚣?!看来,传说也还是有现实依据的。
  至于公鸡贪看狮子舞犯渎职之罪而违天条的说法,虽然有侧面夸赞临北狮子舞技巧高超的嫌疑,但临北老街有狮子舞却是事实。临北狮子舞起源于民国二十四年,舞狮头的是马洪阳,舞狮尾的是谭廷奎。临北狮子舞所用的狮头与别处迥然有异,其乃是仿照凤阳皇陵的狮头形状扎成的,头部共有九个瘤子,十个红绒疙瘩。1953年2月,临北狮子舞应邀到华东地区民间歌舞汇演的大会上表演,博得全场喝彩。是年,又被选进京,出席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
  美食
  临北老街方圆百里全是沙地。淮河从几十里外的蚌埠流经沫河口以后,便向北侧起了身子,袅袅地划了一道弧线。在这道弧线以北约十几公里是淮河大坝,淮河多年来从上游携带而来的泥沙,就在大坝和淮河之间淤积成了一弯月牙儿的地形。临北萝卜就生长在这弯美丽的月牙中。
  临北萝卜最具特色的有三种:珍珠萝卜,红心萝卜,青头萝卜。珍珠萝卜个头最小,形如灯笼,大似珍珠,故而得名。每年春节前后,它们便开始在大棚里绿起缨儿,胖起身子。一进二月,它们就被一小把一小把地扎好,红红火火地上市了。这种萝卜汁水丰盈,仿佛是一张小红纸包裹起的一小汪清水。倘若将它们轻轻拍一下,和淮河中的河蚌一起烧出来,其味更是妙绝。
  与珍珠萝卜相比,红心萝卜就显得雍容华贵了。它和珍珠萝卜虽然形体相似,但要比珍珠萝卜大十倍。珍珠萝卜的肉质白得似雪,而红心萝卜的肉质却红得鲜艳,那种红不尖锐,融有淡淡的浅紫,并氤氲着雾一样的粉色。家里来了客人,洗上几个,咔嚓几声,切成三棱块状,红艳艳地摆放在盘子里,临北人骄傲地称之为:淮北苹果。
  与前两种萝卜相比,青头萝卜最让临北人引以为荣。青头萝卜,春末播种,初夏孕胎,盛夏长大,中秋过后才可收获。收获后的萝卜要窖至冬天的大雪才可上市。青头萝卜的头部较青,颜色深如碧玉,越往下,颜色越浅,到了根部,已变成了淡淡的月牙黄。这种萝卜的肉质较脆,有一种叫做高脚青的品种,一不小心地从秤盘中掉下来,就会摔成几瓣。每年冬天临北人都会将青头萝卜洗净,用塑料袋包装好,运过淮河,沿着津浦线,一车皮一车皮地运到昆山、上海,让临北这青头萝卜,用它们特有的青汁去滋润江南那一片“侬侬”的软语。
  临北老街青头萝卜闻名遐迩,红烧牛肉更是声振八方。其肉选自民间草料喂养的黄牛,多少年来,老街的人对这道菜的工序虽然倒背如流,但做出来的牛肉与王侉子相比却大相径庭。王侉子,五十多岁,干,瘦,老街远近的人都以能吃到他烧的牛肉而自豪。以至于外地人一谈起临北老街的吃食,张口就是王侉子牛肉如何如何。王侉子处世低调,深居简出。倒是他的几个徒弟,走街串巷,成就了王侉子的大名。更有一些没有真正投过师的弟子们,也打着王侉子的旗号,南下江浙一带,挂起了“王侉子牛肉”的招牌,将饭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凤画
  临北老街虽是商埠,但文化积淀也极其深厚,尤以凤画闻名全国。谭成富就是画凤画的大师。老谭年少时,酷爱美术,因家贫无资进学,只能于田间地头休息期间,摹花鸟虫鱼于地面,察人物神态于胸中,取法自然,师从生活。他初学年画,再习国画,继而转入剪纸,最后师从凤画大家李凤鸣专攻凤画。其主要作品有《丹凤朝阳》《百鸟朝凤》《五凤楼》等。画法有三种:墨凤、彩凤、半墨半彩凤。凤凰的造型是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鹰嘴、鸡爪、如意冠。那严谨的构图,精细的笔触,鲜明的层次,缤纷的用色,以及画面充溢着的抑制不住的激情,无不让人叹为观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谭成富大胆汲取了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将写意笔法融入了凤画的工笔当中,内容上,老人也突破了传统凤画以“祝福吉祥”为主题的范畴,将凤画广泛引入现代生活,增大了凤画所表现的社会容量,老人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是《凤凰涅槃》,这幅画取意凤凰刚从太阳中涅槃新生,象征着凤阳实行责任制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老人一鼓作气画了两幅,一幅悬挂于家中卧室,一幅捐给了北京亚运村。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临北老街虽是千年老城,但其内在精神却丝毫没有内敛保守的成分。老街的人顺着淮水,可以南下苏浙推销本地生产的萝卜、白菜,还可以顺着津浦线运送牛肉羊肉。如今,江苏的昆山、上海都有临北老街人的牛羊肉摊点,有的人干脆买了商品房,举家迁进了城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五蚌公路等先后开通,淮河上的轮渡渐渐取消。临北老街的店铺也随着慢慢萧条下来。2008年淮水暴涨,老街湮于洪水。水退之后,为拓宽河道,临北、东园、西园三村陆续搬迁至淮河缕堤以北,老街只留下一些残砖断瓦,时时勾起老街人难忘的回忆。